第二章 如影随形(第6/13页)



麦涛正坐在对面看着自己。艾西假装不露声色,把评分表给扣了过去。

艾西是洞察人性的个中高手,他深知先发制人的意义,首先开了口:“几位领导和专家,我还年轻,不敢乱说话,不过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在这里拿着计算器求平均值,耽误半个小时也不划算,赛场还等着咱们回去宣布呢!不如咱们讨论一下来得方便,反正要评出的只有两个——获胜方和最佳辩手,其他的无足轻重。咱们讨论一下,各位,你们说呢?”

老先生们都觉得这个方法省时又省事,纷纷同意;歌星倒是很谦虚,表示对此没什么概念,随大家就好;麦涛盯着他看了看,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呗!

于是,十分钟的热烈讨论,艾西巧妙地退居二线。实际上,他连辩手们谁是谁都弄不明白。

几位老先生很快达成了一致。奇怪的是,麦涛对这个结论并不满意。以他小小的年纪,跟一帮老家伙据理力争,艾西夹在中间很为难。

最终,他想要和麦涛套个近乎,立马翻脸支持麦涛。扯了半天的皮,到头来一边占了一半,算是达成了妥协。

被学生会押着往回走的路上,麦涛要去洗手间,艾西马上跟了过来。男人在洗手间里那档子事,不说也罢,地球人都知道。拉开裤链,不等艾西搭讪,麦涛先说话了。“我,认识你吗?”“不,不,不认识。”艾西心里发慌,脸上可没啥表示。“那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交个朋友呗!”这倒是真心话,“今天就咱们两个算是年轻人,歌星跟这事没什么关系吧,所以我想和你认识一下。”“哦。”

麦涛没说行,也没说不行,拉上拉链,扬长而去。

这人还真是挺奇怪啊,艾西心里说了一句,也跟着走了出去。回到赛场上,按照预定的顺序,当然就是揭晓评比结果,一分钟的事儿。领导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分钟,噱头是搞得很过瘾了,其实人家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只在乎一个结果而已。

有人胜自然就有人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不足为奇。如果几位辛苦准备的辩手们知道评比如此草率,想必是要骂街的吧。反正大局已定,就这么着吧。

S公司作为主办方,不愧是经验老到,他们对于会场的权力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首先,评分阶段是照顾了学校方面的,宣布比赛结果自然也要给学校领导一个面子。但赛后发言就不同了。如果让领导发言,难免有些陈词滥调的东西,这对媒体宣传起不到任何帮助。因此,辩论开始之前,艾西便得到通知,由他来发言。

事情是这么安排的,艾西也是这样准备的。话题很好找,今天下午发生在咨询中心的事件不正是个恰如其分的论点吗?没想到,主持人忽然说:“有请年轻的心理学者、前犯罪心理师麦涛先生,来为大家作精彩的点评!”

哗啦啦,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震惊的不止艾西,麦涛更是合不拢嘴。

该死,哪个浑蛋泄露了我的身份?!麦涛暗自咒骂着。……“过了立秋,西瓜就不能吃了,是吧,亲爱的?”唐彼得把大块大块的瓜瓤盛到碗里,随后啃起了瓜皮。

鲜红的、脆脆的瓜瓤是给媳妇的,瓜皮上面还剩下一厘米厚度的瓜肉,那是留给唐彼得自己的。

他咬了一口,入口的感觉是肉乎乎的,不脆不沙也不甜,口感跟冬瓜差不多,味道还不如黄瓜。于是,他便自言自语道:“这是最后一个瓜,今年不能再买啦。”

他的自言自语并没有得到回复,因为媳妇并不在身边。于是他又念叨着:“唉,我跟你说过好几遍了,自打慷慨的老板把他的咖啡厅转给我之后,你实在没必要再去上班了。何苦呢,奋斗了这些年,在家里享享清福,不好吗?”

在唐彼得眼里,老婆是个闲不住的女人,甚至有点女强人的意味。她从来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即便是接受了咖啡厅这一宗厚礼,她也觉得那始终是丈夫的事。她并非愿意吃闲饭、被男人养的那种女人。于是,她继续去上班,她在公司里的职位比较重要,于是早出晚归就成了家常便饭。

接受咖啡厅之前与之后,唐彼得没什么变化,至少在家的时候没有。妻子没回来,他就成了家里的贤内助,洗洗衣服,做好晚饭。虽然等她共进晚餐是个不现实的事,但他还是总为妻子准备些零食和水果。

现在,唐彼得啃着瓜皮,一边把腿放在茶几上,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电视里,一场现场直播的辩论赛吸引了他的注意。预防暴力犯罪?唐彼得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话题。论题还算有趣,正反双方的辩手也非常卖力。虽然他们还年轻,经验不足,甚至时不时说错话,可是总的来说,表现还算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