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一角藏隐秘(第3/5页)

“是这样。这场车祸蹊跷或者巧合的地方确实不少。”刘警官又自己点了一支烟,说,“你看,为什么出车祸那天偏偏那个专职司机请了假,这算不算一个疑问呀?当然,我们查了,没有发现他与车祸有必然联系。主要蹊跷点还有一些,比如,我们发现当时大车司机有突然加速的行为,是突然加速,那他是看到小车之后再加速的还是加速后才发现小车的?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一前一后,车祸性质可能就会改变。司机的陈述是加速之后才看见小车的,我们也在现场附近做了模拟测试,因为是山路,又处于拐弯处,如果全神贯注,是有可能发现小车的,知道吗?是有可能。但精力如果有点游离,确实就可能看不到,因为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我们不能由此就断定大车司机没看到小车,肯定也存在他看到小车的可能性。再比如,发生车祸时,死者正接一个电话,开车打电话本来就违章,至于这个电话对车祸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导致车祸的关键?我们也没法清晰界定。所以呀,交通事故与刑事案件有很大不同,它有很多的偶然因素,这对判定一个案件增加了很大难度。”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刘队,我打断您一下。”张雨齐说是打断,也还是等刘警官把话说完,说:“咱们一点一点捋。”他皱着眉头,迫不及待地问刘警官:“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大车司机集中精力,他是完全可以看到小车的,对吧?”

“理论上来说,是的。”刘警官回答得很谨慎。

“那如果预先知道大车看到小车后肯定会突然加速,这个时候再给已经处于超速状态的小车司机打个电话,让小车司机猝不及防,车祸势必难以避免。对不对?”张雨齐看着刘警官的脸,非常镇定地分析说。

刘警官听张雨齐这样说,愣了半天,他仔细咀嚼着张雨齐的话,想了想,说:“按你所说的,当然不排除存在这种可能性。就这个案子而言,时间、地点、速度,要是人为策划,那得拿捏得十分精确,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操作成功概率并不是很大,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来支撑。我刚才讲过了,车祸存在着许多偶然因素,说白了,就是赶巧了,各种不可能凑到了一起,我碰到过很多匪夷所思的情况。当然,警察办案,肯定不放过任何可能性。但是,警察必须要讲证据,要有完整的符合逻辑的证据链条。这个案子,是有一些不同寻常之处,你们有这样的猜测也能理解。”

“刚才您说小车司机在行驶中接到的一个电话可能是导致车祸的诱因,这个电话肯定与车祸案有关,这个电话是谁打的呢?你们肯定查过的对吧?”倪可欣看张雨齐皱着眉头,没有接着问,就直接插话道。

“查是查过,只是这通电话我就不便告知了。刚才我也说了,要是不违反纪律的,我知无不言,但为了保护当事人,我不能告诉你们。即使告诉你们是谁的电话,也没有意义,因为这个电话是不是就一定是本人打的,都说不好。”刘警官很耐心但也很有原则。

“哼,这问题还用问吗?肯定是张咏琳打的呀。她让赵德秋一大早打电话给我父亲,说她出事了,我爸爸哪里听得了这个呀,肯定马上火急火燎地开车到她郊外住的地方去找,她知道我妈妈肯定不放心,一定会追出来,然后她让卡车司机王大力等在郊区山路上,小车一过来,王大力立即加速,而同时,她给我爸爸打电话,我爸爸本以为她出事了,突然一听到她声音,必然慌乱,最终造成两车相撞,基本情况就应该是这样。”张雨齐故意地说着他的分析,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刘警官的反应。

刘警官倒是很认真地在听张雨齐的分析,但他一直不动声色,从他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变化。等张雨齐一口气说完,他才缓缓地说:“张先生,警察不会像你这样办案的,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不会轻易下结论的。您也不必希望我对您的这番推论下评判。还是我刚才说的,合乎逻辑的推理一定是建立在坚实的证据基础上的,没有证据支撑,再合理的推论也不见得就是真相。”

张雨齐虽然相信姑妈肯定参与了车祸案,而且他也相信,警察肯定也会有此怀疑,但刘警官没有给他任何暗示,既没有附和他的假设,也没有否决。他略有不甘,就言辞恳切地说:“刘队,您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呢,十六岁父母就因车祸身亡,成了孤儿,在我心里造成很大阴影。我从国外回来,就是想弄清楚父母死亡的真相,所以,也拜托您,别以官方的身份,您从朋友的角度,帮我们分析一下,车祸到底存在哪些疑点?我们怎样才能得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