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4页)

“这么说,水名香织的母亲挺有选丈夫的眼光嘛。”

“那是当然,水名香织自己也是啊,”樱子一脸羡慕地说道:“我听说水名香织小时候住在京都,跟大阪银行的继承人浅田久世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后来因为日向诚一跟水名电子的关系越来越好,她就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嫁给了水名电子的第二代社长水名浩司。”

“结果还不是离婚了嘛。”

“离婚是离婚了,但是她后来还是回到京都嫁给了浅田久世啊。”樱子感叹道:“不管到哪里都是当大小姐的命,真好。”

女儿一边感叹着一边回里面的房间去了,夏目光昭继续看了会儿电视,觉得有些无聊就又关掉了。外面的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店里自从公志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顾客过来。夏目觉得自己真的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去邻镇工作的事了。

第二天下起了一点小雨,店里依旧是门可罗雀。中午的时候,穿着浅灰色夹克的人又来了,依旧是默默不语地拿了两盒海苔便当,把两枚硬币放在桌上就离开了。

之后的五天虽然没有下雨,可是营业状况同样不乐观。隔壁家的山崎太太依旧会为选哪个鳗鱼便当磨蹭上半个小时,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去温泉旅馆的游客过来买零食和杂志。穿浅灰色夹克的人每天都会来,每次都是买两个海苔便当,还是什么话也不说。

到了星期五,天气突然大晴,阳光仿佛要穿透积压了多日的潮气一般,热烈而强劲。

“良介先生,今天依旧是海苔便当吗?”看着每天都来的浅灰色夹克,夏目友善地笑了笑。

叫良介的人沉默了一下,说道:“今天要鳗鱼便当好了。”说着他走到货架边拿下两盒鳗鱼便当,又从冰柜里拿出两罐绿茶,走到收银台边。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可乐,我还是觉得茶才是最好的。”夏目说道。

“是啊。”浅灰色夹克应了一句,他的视线却朝着阳光普照的狭窄街道。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来,看着夏目说了句:“光昭啊,你说这个镇子还能回到昭和年代的那个样子吗?”

“您是说军舰岛还没废弃的时候?”

“差不多吧,至少是泡沫经济之前。”

“我看不太可能吧,”夏目笑了笑:“您看现在这个样子,这么不景气,一点复苏的迹象都没有。”

“我倒是觉得经济肯定会再好起来。”浅灰色夹克说道,他再次看向窗外安静而通明透亮的景物。“以前有人对我说过,人生是由无数个瓶颈组成的。当处在某一个瓶颈当中时,生活便是看不到尽头的煎熬与忍耐,无望地期盼着走出去的那一天。但是最终一定会走到出口,迎接瞬间到来的光亮。”

“您说的有道理,现在虽然辛苦,但是还是必须坚持。”夏目笑着附和道。

“可是在那片光亮之后,到来的将会是下一个瓶颈。”他的眼神,伴着自言自语,逐渐转淡。言语混合在吐息中,孱弱无力:“瓶颈之后,还有瓶颈。”

“良介先生,”夏目有些担心地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浅浅地笑了一下:“我开玩笑的。”然后提起放在柜台上的塑料袋,推门走了出去。

“刚才那个人是谁啊?”山崎太太走过来问道。

“宫田电子的社长啊,”夏目说道:“弁天山上不是有宫田电子的厂房吗?”说着他朝窗外指了指,旋即又叹了口气:“不过厂房早在半年前就抵押出去了。哎,就连一个成立了十几年的公司,在这种不景气的时候也还是熬不下去了啊。”

“破产了吗?”

“听说法院的人明天就会过来搬走那些抵押出去的设备。”夏目无奈地说道。

刚才宫田良介嘴里所说的军舰岛,指的是长崎海面上那座离高浜町只有十五公里距离的小岛。军舰岛的面积不大,却一度成为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离岛。军舰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29。到了大正时期30,岛上开始了以开采煤矿为主的工业活动。由于长崎海域富裕的煤矿资源,军舰岛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变得越来越繁华和拥挤起来。进入昭和年代之后,岛上已经层层迭迭地建起了大量工人宿舍,因为人口密度过高,岛上又先后有了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设施。岛的四周是整齐高耸的水泥防波堤,加上覆盖在岛上的密密麻麻拥挤而整齐的灰色建筑物,从远处看,整座岛就像一个浮在海面上的军舰。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国海军还将军舰岛错当成驱逐舰发射鱼雷攻击。

正是因为军舰岛的存在,高浜町这个漂离在长崎半岛上,远离大城市的无名小镇,才能一直保持着热闹的人气。夏目家的便利店,也是因为始终得到往返于军舰岛和半岛的人群的光顾,而生意兴隆。可是到了昭和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31,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逐渐严重,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石油代替煤炭的政策,军舰岛也不例外。岛上的工人一批一批的撤离,学校和医院也随着关闭,最终在昭和四十九年32,军舰岛上的煤炭开采活动彻底的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