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手洗洁志(第4/5页)
追根溯源,当今日本社会会变成这样,我看是儒家思想造成的。儒家崇尚尊敬长者,尊敬先祖,对于儒家精神片面的理解,致使日本人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扭曲。儒家的发源地中国,以及儒家忠实的追随者朝鲜半岛,是将此类道德规范当作宗教上的戒律来看待的。而日本则不然,在日本人看来“仁爱孝悌”只不过是处事格言,最终将其扭曲成“实力主义”、“绝对平等主义”等意义不明的正义。严格地说,这只是将别家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组合产生的歪论,所以今天的日本会如此混乱也不难理解。
朝鲜半岛和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敬语和自谦语会随着说话对象与场合的转换越变越复杂。西欧人就不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儒教。而且在他们的语言中,什么敬语、自谦语之类的也要少得多。
那么来说说御手洗吧。将上述的价值观和御手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大差别。要指出不同点也很简单,试观《占星术杀人魔法》其后的作品,就会发现有关御手洗言行的部分全部都用敬语写成,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文体风格较为接近翻译过来的欧美文学。假设我的作品是用英文写成的,采用这些词汇以及遣词造句的方式来翻译成日语,我看是较为合适的。
当前日本人没有过多的交流方式可供选择。故而对于长时间罹患自闭症的患者而言,御手洗充当了一名医生的角色。我决定让他用特有的方式大刀阔斧地对日本人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我决定在小说中塑造一个与“日本病”病症完全相反的人物。
他以轻率言行对待刚认识的人,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会发现他越来越有礼貌。对待气势嚣张的人他显得傲慢,对待身份低下、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他表现得彬彬有礼。对于女性他可能会出言不逊,但随着交往加深,他会献上自己的敬意。与年长者交往熟不拘礼,与年幼者在一起则随和可亲。
他在生活中总是充满活力,对于和自己一起喝酒的人很有礼貌。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兔子窝就出卖自己的未来。他也不在乎开怎样的车,很贵的衣服就不买,对于未来毫无畏惧。大人物的要求他置若罔闻,却花心思来倾听穷人的倾诉。没有地位也没有名誉,被称作疯子他也无所顾忌。总之,为了贯彻他的信念,他义无反顾地驶上与常人相反的航道。
当然,也有人会说,你觉得这种鬼话很帅的话,那你就太幼稚了。他对社会地位低的人很有礼貌,这是因为他把对方看做比自己身份还要低的人来对待。他同情弱者,弱者别说感谢他,不骂他就不错了。他那行事作风,顶多让那些大人物下不了台,而大人物也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我早就料到了会有人这么想,不过我还是决定让他在日本进行这个实验。实验的过程和成果就要通过他幽默的言行体现出来了。他与众不同的幽默来自他的反叛精神,在表现时,甚至达到了荒诞的地步。只要有强大的自信,什么金钱名誉都无关紧要。别人心里的宝,在他看来都是地上的草。当今没有希望的悲观思想似乎逐渐在成为主流,我要让御手洗横空出世,用他独特的作风来矫正人们这种错误的想法。
我觉得当今的电影界和电视界的力量,是由那些自闭症患者和大话精的妄想所决定的。他们不停较劲,获胜方的思想与观念成为了电视或电影的素材,这倒很类似日本古代的工匠作风。本来让御手洗登上银幕正是一个扩大实验群的好机会,但现在的日本充斥着错误的观念,人们被错误的观念引导,精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些被不良思想所浸染的导演、剧作家自身是否能先于观众看清这个社会呢?我相信只有那些人格高尚的导演才能做到。
如果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人才做个比较,大致可以分为“御手洗型”与“吉敷型”两种。试着让他们打一架,我看获胜的肯定是“吉敷型”。要说原因嘛,御手洗这个人用昭和时代的处事格言来看,实在太过于另类。他太没“常识”了,以至于会忽略很多东西,不适于在这个社会生存。
如果将御手洗的实验拍成电影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御手洗那种特有的叛逆精神会被不负责的编剧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成实实在在的大话精。他大概会凭一张嘴获得boss的器重,继而成为公司之星。或者像二流子一样的御手洗,在演歌的伴奏下口吐流氓特有的卷舌腔,英姿飒爽地闪亮登场。在日本男性看来,所谓优秀人物或者成熟人物,不就是这副德行吗?
其实,我还真想看看这样的御手洗,因为我想听听朋友们的喝彩声。哎呀呀,这样看来,我这个日本人还真是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