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2/4页)

十二月里的一天,上海的夜晚已经寒风刺骨,下了一天的冻雨这时才稍稍停下。十六铺一带拥挤不堪的低矮破烂的水泥房里的狭窄窗户,刚刚亮起昏暗的黄色灯光。

同佛海和米歇尔·贝特朗撑着洋伞并肩穿过这条破旧的街道,来到鸿元盛。米歇尔是怡和洋行的董事之一,而同佛海则是和怡和洋行素有生意来往的一家本地公司的代表。同佛海的生意现在做得很大,一副看来很有派头的样子,其实原本只是专门抢夺通过黄浦江上的鸦片,再转手销售获取暴利的地痞流氓。

当时的上海,只有一种货物,不管背后的货主是谁托人卖的,也不管是谁出面推销的,或者只是从一家店送到另一家店途中,只要货物被人拦路抢走,决无任何人敢出面寻仇,这种货物就是鸦片。

由于受到世界各国的巨大压力,英国政府不得不被迫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出口量。此外,一九一一年英国勉强同意签署一项协议,那就是禁止英国向中国国内没有种植罂粟历史的地方输入鸦片进行贩卖。但是有两个地方被排除在这个协定之外,那就是广东和上海。尤其中国鸦片市场的销售中心上海,对印度产鸦片的需求不减反增。印度产鸦片比起不纯且混杂物较多的中国鸦片质量上乘得多,非常适宜用于吸食。不久后鸦片贸易成为非法,但在上海码头的通关被严格限制以后,此地的黑市鸦片交易依旧长盛不衰。

鸦片多从黄埔江被秘密走私上岸,为了逃避沿岸警察的稽查,走私业者多把鸦片装入油布包裹的袋里,吊在船尾放进水里拖着走。年轻时的同佛海曾想出用竹竿从水中够取的办法从他人手中偷窃鸦片,而且屡屡轻易得手。这种称为“摘挂”的无本生意只要水性不错,又敢于冒险,任何人都能做得来,而且短期内确实收入颇丰。现在他的公司经营的商品中,其实多半靠的还是鸦片。

两人和长三玩得十分尽兴。当然,不可或缺地必然在床上温存过好几回。同佛海把从鸦片上赚来的大笔银子大大方方地撒在这里,无疑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贵客。

鸿元盛为首的许多妓院或多或少都靠提供鸦片赚取收益。当时的上海文化,属于用“鸦片经济”或“鸦片景气”一言可以蔽之的有名无实之花。

俩人过足瘾后,觉得待在床上无聊,于是唤来中国籍的经理,问他那个剧场有没有什么新奇节目。米歇尔还不会说中文,经理和长三也只会几句简单的本地人叫做洋泾滨的半通不通的英语,其实米歇尔的英语说得也不地道。

经理露出满口金牙,匆忙回答:“早就备好了等着呢。”

他的眼里露出刚刚吸食过鸦片的神态接着说道:“其实地下室里最近养了个非常有趣的玩意儿,至今还没人看过。”

同佛海翻译给米歇尔听后,他也很感兴趣,马上探出身子问那是什么东西。这位法国人今晚像是被酒精和鸦片勾了魂去,不管什么事情都得笑个不停,或者大声嚷嚷。

“你们猜猜看。”经理说道。

“你刚才提到养了一个玩意儿,我想那是一只动物?”米歇尔鼻子里喷出一口鸦片烟问道。

“动物?那是当然,这可是世上最稀罕的动物。”经理尖声用中国话回答。

“那是什么?快带我们看看。”米歇尔高声叫道。

“普通客人我们是不让看的,但贝特朗先生和同先生是我们的贵客,可以特别照顾。”

“快带我们看看去。”

“那么,这边请。”经理说。

米歇尔和同佛海为了吸食鸦片,正与长三们围坐在地上,听了之后马上站了起来。由于拉着长三没有松手,所以两位长三只能和他们一起站起身来。

穿过木板铺成的长长走廊,下了尽头的隐蔽式楼梯,五人一起往地下走去。他们摇摇晃晃地下了楼梯,正好和一位上楼的满头栗色头发的西方青年擦身而过,他是一位合伙人的儿子,名叫拉尔夫。他是个败家子,素有上海第一跳舞高手之称,坊间早有传言,说想出这个地下秘密剧场的这招就是他的主意。

“嗨。”他对客人们打了个招呼。

拉尔夫长得五官端正,显得十分和善,但两位长三却不约而同地转过脸去,不敢正视他一眼。女人们脸上的恐怖神色暴露无遗。虽然正处十二月,但栗色头发青年却仅仅穿着薄衫。

地下剧场的入口处挂着一张厚厚的红色门帘。经理上前掀开布帘后推开了门,让后面的四个人先进去。狭窄的剧场里弥漫着一股白色的鸦片烟雾,而且还十分闷热。漆黑的剧场里安放着十把座椅,里头一个人也没有。矮胖的经理一进门就急忙脱掉了身上的上衣。

狭窄阴暗的剧场的左前方,一盏灯明晃晃地打在中间的舞台上,弥漫在屋子里的雾腾腾的烟气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白得耀眼。舞台中放置着一个巨大的玻璃水槽,在强烈的灯光照射下,水槽里的水像夏日阳光下的湖水似的波光粼粼,从水中折射出的光把周围的地板也照得明晃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