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罗生门(下)(第3/7页)

刘正隆:“非常好。荣总和他俩,林念祖和俊赫,关系都很融洽,从没有任何矛盾。他们两个人,在我看来,正像荣总的左膀右臂,一条龙和一只虎。虽然现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林念祖的贡献更多一些,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俊赫的力量将不断壮大,成为推动荣家整体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动力。”

王亮:“荣俊旭和荣总关系不太好是吧?”

刘正隆:“那孩子不争气,也不太懂事,成天和一帮子搞摇滚、斗街舞的街头小混混搅和在一起。唉!说起来是夫人惯坏了他啊!他是夫人亲生的儿子,因此夫人打小就对他过于溺爱,从来不对他进行约束,总是对他言听计从、无所不应。荣总对此很头疼,曾有很多次在我面前表示过对这孩子的不满。不过,你知道,那只是父亲的恨铁不成钢。实际上,荣总对俊旭越是表现出恨,其实就越是体现出心里的爱。”

王亮:“是这样啊!遇害的荣府大管家吕光复……原来是叶启德的人是吧?”

刘正隆:“是的。他原本是叶老的行政助理,同时也是贴身秘书,深受叶老的喜爱和信任。老爷子过世后,当时最有望接任总经理的人选就是他了。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根本没有争夺公司管理大权的意图,反而向公司提交了辞呈。不过,虽然他辞了职,荣总对他的能力和忠诚仍是颇为赞赏的。兴许这期间荣总曾找他谈过心,总之他辞职不久,就被荣总正式聘用为荣府的管家了。”

王亮:“叶启德对他有恩?”

刘正隆:“恩重如山。听说他出身寒门,无父无母,年幼时也没读过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流浪。是叶老收留了他,此后就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也对他进行悉心的教育与栽培,最后使他成了一个能顶大梁的有才之士。据几个熟悉的人讲,叶老对待光复叔有如亲生子一般,从来不把他当成外人,因此他和叶淑娴也亲如兄妹,感情至深。不过,光复叔是个懂得礼数和本分的人,工作上恪尽职守,生活中一直与叶氏父女保持着谨慎恭敬的主仆关系,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王亮:“那倒是很适合做管家。荣应泰很有眼光。”

刘正隆:“没错。事实证明他是个很称职的管家,二十年来将偌大的荣府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来,荣熙真渐渐长大,有了参与管理家族事务的想法,光复叔便毫无怨言地交出了管理权,乖乖听命于荣熙真。一句话,这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王亮:“嗯。还有一个老仆人叫周水根,跟儿子周焘一起在荣家服务多年。关于他的情况,您了解吗?”

刘正隆:“哦,是根叔啊。他没有什么故事,只是个普通的仆人罢了,在府内工作恐怕也有十五年了吧。他是夫人的一个老朋友介绍来的,因为是个哑巴,人又好,所以荣总和夫人都很善待他。后来他的儿子周焘复员后找不到工作,他就向荣总和夫人提出请求。荣总和夫人很愉快地接纳了周焘。”

王亮:“您听说过……‘林春晓’这个名字吗?”

刘正隆突然双眼圆睁:“咦?你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个人的?”

王亮:“怎么?您认识?”

刘正隆:“认识倒称不上,只是……这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谜。”

王亮:“不认识,却又是个谜?那是为什么呢?”

刘正隆:“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一桩奇怪的事。那是在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庭西律师事务所做见习律师的时候,具体日期记不得了,荣总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关上门,悄悄地要我帮忙起草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在那个年代里,房屋租赁业还没有形成,租房并不规范,因此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那种标准合同样板,需要自己来制订。奇怪的是,荣总特别要求我私下里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作为合同的乙方,并向我保证,仅限于一个老朋友的个人租房用途而已。尽管我明白这是违规操作,但荣总这样恳求我,况且只是个人租房用的话又出不了什么事,所以我也只好瞒着上司答应了。我拟好合同交给荣总,当时心里并没当回事。过了一周,荣总拿着那份合同要求我在乙方的落款处盖上律师事务所的公章。我照办了。只是……有一点很让我疑惑。合同的乙方落款是我们事务所,但在详细条款中的实际租房人,就是您刚才提到的这个‘林春晓’。”

王亮:“咦?你不认识这个人?”

刘正隆:“不认识。先听我说完,有意思的还在后面。从合同的细则来看,荣总是需要通过公司的名义来替某人租一套房子。当时我们刚认识不久,还算不上是朋友,而荣总此时已经是叶氏企业中的第一干将了,管理着几家企业,他的朋友更是多如牛毛。想以公司名义租一套房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为什么会大费周折,交给我这么一个尚且谈不上熟悉的人来办呢?于是我明白了,通过熟悉的朋友来办不行,而通过自己的公司来办更是行不通,他一定是需要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来完成这件事,而我,正好是个口风紧、重诚信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实际租房人‘林春晓’,是荣总不希望别人知道的秘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