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子的B面(第3/5页)

“哼!钱能办成的,就不算个事。”安力为冷笑道。

夏军喝了口水,继续道:“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没完。在开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真是风平浪静。整个项目都快完工了,事又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使用了豆腐渣水泥,文化园内的一座主体建筑整体垮塌下来,砸死了三个民工,重伤七人,成了轰动一时的‘楼倒倒’事件。这下纸包不住火,整个弊案连带着被挖出来。其实,从庭湖开发项目一开始,纪委就盯上了,只是因为证据不足,一直隐藏着没冒头而已。”

“哦!明白了。所以李维国畏罪自杀了。”安力为恍然大悟。

“没错。随着李维国的自杀,纪委的调查也就失去了目标。你动脑子想想,荣应泰呢?人家纹丝不动。调查李维国的同时,上面也对负责整体开发的东野建设做了深入调查,最后查出来那是个在外省注册的皮包公司,十多年在国内外承包著名工程的业绩全是作假的,事发后董事长缪东野也跑了。有人怀疑这个缪东野只是由荣氏企业旗下应泰建设操控的马甲,一个傀儡人物。可是李维国一死,缪东野逃跑,还带走了大部分资料,这个案子就断线了。没了证据,荣应泰从此安全。”

虽然安力为也听说过这一系列事件,但从来未曾想过这些竟然与荣应泰有联系。与荣应泰结识那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好友原来是如此陌生。想到这里,安力为不禁心生凉意。

“老夏,你说的这些事,真的……和荣应泰有关吗?”

夏军知道安力为和荣应泰的关系。他微微一笑,点上一支烟,轻轻道:“你的朋友,不是只有一张面孔。像这样的风云人物,往往有八张脸,而背后又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安力为愕然了。他知道,老夏不是仅凭猜测就信口开河的人。

“当然,今天和你说这些,并不是我要揭露荣氏企业背后的黑幕,也不是局里要针对那些商业弊案进行重新调查,而是我要给你一个荣氏企业的整体印象。这有助于我们对荣应泰这个人、他的企业,和他企业的对手,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他的对手?”

“对。我下面就要说他的对手,多年来荣氏企业的死敌,华邺控股背后的老板——华鼎坤。刚才说了那么多事件,难道你觉得真的是偶然发生的吗?”

“你的意思,是有人搞鬼?”

“不敢定论,我猜八成是这样。当年庭湖新区开发项目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华鼎坤。此人来头不小,沃顿商学院毕业,据说背后有华尔街的大佬撑腰。据我分析,他应该是那些有能力造成世界金融危机的暗黑资本家在中国的总代理人。有传言说他的背后是摩根士丹利,也有说光子基金的。这样的人物,在咱这里,荣家手上,栽了。你觉得他能善罢甘休吗?”

“有道理。这一连串的事件,怎么看也不像是偶然发生的。”安力为点头。

“这个华鼎坤与荣应泰出身完全不同。荣应泰是个苦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加上当年叶启德的提携,后来靠官商勾结在地产界发迹创下荣氏帝国,而华鼎坤则活脱脱是个美国制造,连骨子里流的都是华尔街的血。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日本人牛逼烘烘拿着巨款到美国购买洛克菲勒大厦和迪士尼公司的时候,美国人怎么应对的吗?人家避开锋芒,让你先买去,然后伺机整垮你,再低价买回来。不但挣了你的钱,还挫伤了你的元气。”

“你是说,华鼎坤一直暗中对荣家进行着持久战?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进行持久战,靠的是实力、心胸和谋略。与荣家抗衡,只有华鼎坤具备了这些条件。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想想,从两家争夺庭湖新区开发项目开始,至今是不是刚好十年?”

“没错。刚好十年。老夏,华鼎坤这条线,与叶淑娴被害案之间,你觉得有联系的可能性大吗?”

“不好说,咱不能闭着眼睛先下个结论。我只是觉得华鼎坤这条线不能忽视。当然,这样的人物,不是按照我们的传统套路就能对付的,咱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老夏,这种调查,还真是……”安力为一时想不起什么语言可以用来形容夏军将要面对的情况。

“老安,你肯定奇怪我怎么有这本事,小小一个刑警大队长,在短短两天之内,查出那么多内容,对吧?实话告诉你吧,我早就关注这两个风云人物了。其实,有很多案子,有些还称不上是案子,都跟这两家企业有着说不清的关联。只不过我的能力有限,调查总是困难重重。这回挺好,局里给了我一个调查的机会。或许,在查清叶淑娴被害案的同时,很多曾经的冤案、未解之谜都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