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案 森林腐尸(第3/5页)

这对我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我当然不甘示弱:“苏法医,您是不是忘了点什么?尸体在0.6~1.2m的时候,是不会存在嗜尸性昆虫的,这也是其腐解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尸体只有在0.6m以内才会出现嗜尸性昆虫,在0.3m的地方最适合嗜尸性昆虫侵食与繁衍。”

第二章 抽丝剥茧

虫子采集的工作刻不容缓,如果等到明天再进行,虫子的污染将会进一步扩散,昆虫证据绝对失效,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今晚解剖尸体。

经我这么一说,苏媚突然沉默了下来,好像是在思考应对之策。

不过,我转念一想,她是法医学博士,我胜出的概率估计很小了。

我故意乘胜追击道:“根据土埋月份和时间长短不同,尸体的状况还有嗜尸性昆虫的种类也有所区别。比如说,1月的时候将尸体埋在土壤0.3米深的距离,两个半月之后,尸体处于中等腐解的状态,组织仍旧存在,内脏的位置未变。此刻,尸体上存在少量的丽蝇科和麻蝇科幼虫。怎么样?傻了吧?你可别告诉我,法医昆虫学不属于法医学。若是你非要这么说,那么我也没办法,只好认输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苏媚虽然知识精湛,无人能及,但毕竟术业有专攻,被我发现了破绽。

“不,我也是法医昆虫学高手,你还嫩着呢。”苏媚丝毫没有生气。

“行了。”在我和苏媚议论时,韩哥突然发话了,他好像不高兴了。

“眼下案子迫在眉睫,多花点心思在案子上。苏媚,你帮我写检验报告。”

“是!”苏媚冲我挥了挥手,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让我活生生无语了。

采集虫子的工作还要继续,尸体的血液部分,以及嘴部、耳部和腹部等潮湿处的皮肤都有蚂蚁出现。嗜尸性昆虫的排布普遍集中在腹部、胸部、颈部、大腿左侧小部分,还有所有开放性的部位。

土埋场所采集昆虫标本与暴露尸体移开后的采集步骤相似。我需要采集土样,以便随后仔细检查其中的昆虫及昆虫碎片,从土表直至尸体表面以及两侧的土壤,还有尸体移开后坑底的土壤,都要取样过筛、细查。幼虫、围蛹、成虫或它们的碎片均有可能被发现。遗骸表面若有昆虫的话,应该予以采集、保存、饲养,但要小心从事,不能引起损伤。有些昆虫由于不能够穿透土壤,只能产卵于土表,待初孵幼虫穿过土层抵达尸体。比如,腐蝇属和日蝇科。

另外,有些成虫穿过土层产卵于尸体上,比如唼蜡虫科、隐翅甲科、蚤蝇科。寄生性的茧蜂科和细蜂科成虫也可在50cm深处找到。丽蝇是暴露尸体上的主要成员,通过仅仅覆盖2.5~10cm表土层中,腐蝇属幼虫占优势。在较深处,可以发现蚤蝇科及隐翅甲科的存在。

我们来的时候,尸体已经被挖掘出来了,有很多关键性的证据都有可能被破坏。加上森林里地形复杂,等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一天后,尸体暴露在外界的时间在一天左右,很多嗜尸性昆虫都有足够的时间在尸体上产卵,污染尸体。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必须要做好采集工作,如果明天再进行采集,其精确度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只能祈祷,在土埋尸体的原始土壤里面能够找到昆虫幼虫。现在来说,在尸体周边围绕的成年昆虫已经有很多不属于尸体原生昆虫,所以采集的意义并没有多大了。

我在尸体埋葬的地方采集了大量土壤,里面确实含有虫卵,尸体上的各个部位的蛆虫还是很有价值的,其次就是附近20m范围内土壤里的昆虫虫蛹。这次比较特别,由于尸体原始样本因为不适当的挖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和污染,所以,我还是要等待韩哥解剖过程中,再次采集昆虫,体内的昆虫在一天之内还是纯净的。所以,我早早就结束了我的工作,等待韩哥和苏媚收工。

没过多久,老高和陆燕也来与韩哥商讨案情,苏媚仍旧在观察记录。我还是第一次在案发现场看见女性工作者。她非常努力,优秀到了极点。有句话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我开始有点嫉妒这个女人了。我们装裹尸体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由于地处森林腹地,我们被相关人员提醒尽量在天黑之前离开。黑夜在森林里总要比外界来得快,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听着森林中充斥的各种鸣声,踏上了归程。因为采集虫子的工作刻不容缓,如果等到明天再进行,虫子的污染将会进一步扩散,昆虫证据绝对失效,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今晚解剖尸体。

由于是联合破案,苏媚以协助方式参与解剖尸检。韩哥惯用一字形切口,将尸体的腹部划开。划开的一瞬间,尸体的体腔内涌出一股热气。尽管我们都戴有面罩,但那股腐烂气息仍旧让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