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火葬场的碎肉(第5/8页)

韩哥似乎一点都不意外我会联系他,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小靳,你发现了催化功能?不过,这个涉及法医毒理学,能研究一下表面技术,但千万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我们的希望都在你身上。”

我自然知道韩哥所指何事,索性直接转移话题:“韩哥,我还要继续观察虫的变化?”

韩飞仿佛也知道我的反感,吩咐道:“继续观察,你会有很大的发现,我相信你能抓到凶手!”

说完这句话,韩哥直接收线,我则耐心继续观察虫瓶内的变化。原先那些已经化蛹的虫卵开始慢慢蜕变,一点点地破蛹而出。转眼之间,已经有一只虫完成蜕变降生了。我把虫瓶打开用镊子把虫夹出来,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盘上。

取虫结束,又把虫瓶封好,以免影响虫子孵化。我从抽屉里取出一根昆虫针,由于有些虫子体积过小,不方便固定,便诞生了昆虫针。针形与普通大头针相似,但比较细长。针的粗细长短不同,分为7种型号:00号、0号、1号、2号、3号、4号、5号。00号针头最细,直径仅有0.1mm,每增加1号,其直径增加0.1mm。0~5号针的长度是39mm,粗细各不相同。5号最粗,用于体积较大的昆虫。

我先把昆虫针直刺入虫子胸部的正中央,这样是为了保证昆虫的某些重要特性不会被损害,并方便后期制作成标本保存。在刺入的同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把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卡在右边中足和后足之间。

我发现,虫子被刺穿的瞬间,尾部突然喷出一摊绿色液体,将我吓了一大跳。尾部喷发出的液体带有腐蚀性,这让我想到了一种名叫常齿股蝇的昆虫。此虫长7.0~8.0mm,等于两后单眼外缘间距,额鬃达单眼三角附近,前股端腹面有齿。中股基部腹面生有浓密长毛,后股近基部无强大的刺。

而它的蛹长为8mm,宽为2mm。第8腹节有若干密集的同心圆式小沟纹状雕刻;后气门大,呈放射状,后突起短小。咽骨背腹角略等长,背堤发达,背角略狭。滋生在人和腐败的动物之中,发育周期为23~25天,所需温度为16℃~28℃。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类虫子,会在人的身上留下自己的独特气味,只要一靠近便会有强烈反应。

念及此处,我又立马查了一下最近的天气数据。果然,温度符合虫子诞生。由此能推断出来,凶手杀人碎尸的时间应该是25天前。换句话说,如果能够确认25天前,谁杀了人并被常齿股蝇留下体味,凶手便无处可逃。

我为了证明自己推断是否正确,立马给韩哥打了电话。结果,他让我带上虫子赶过去。

当然,我一路上激动不已。大约15分钟后,我拿着虫子坐在韩哥对面,静候答案。

韩哥把虫子拿到昆虫标本库去匹配,但反复筛选多次,发现根本没有虫子符合,仅找出类似昆虫特征或者同期物种。我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倘若连昆虫群体都无法证明,找到凶手简直是痴人说梦。

韩哥把虫子递到我面前,耐心解释道:“我没判断错误的话,这应该是一种不完全变态或半变态的新昆虫。不完全变态虫类特征是个体发育非正常生长,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因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特别相似,例如臭虫、虱子、跳蚤的发育过程就是如此。”

我还是头一回听说,昆虫也分状态,皱着眉头问道:“韩哥,到底该如何详细区分?”

韩哥指着我面前瓶子里的虫说:“昆虫从年幼期开始变态发育,在成虫过程中有两种变态类型幼虫会蜕皮、生长。除开外界环境刺激如温度、湿度、光照和药物等,主要还受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虫脑激素的调节与控制。”

我开始在脑子里记下韩哥说的东西,可依然不是特别明白,直接追问道:“有类似案例?”

韩哥挠挠后脑勺,貌似在搜寻记忆,良久之后说:“有,案子发生在1999年4月27日,案发地点在市里某个深山小树林之中,找到了用黑色垃圾袋装着的一具男尸。尸体并不完整,让凶手切割成无数尸块,广泛表皮脱落。”

我仔细一对比,发现这个案子和目前的碎尸案居然还有点类似。

韩哥没过于理会我,依然在继续讲述:“当时,在案发现场的尸体上发现大量蝇蛆和成蝇,周围地面有少许红褐色的蝇蛹。法医分别提取了成蝇、蝇蛆和蛹,送往昆虫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同时,还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当地的短期天气情况。”

韩哥讲到这里,忽然停了下来,他转头问我:“小靳,你猜后来怎么着?”

我白他一眼,回答道:“肯定破案了,不然你怎么给我讲。”

韩哥尴尬一笑,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又接茬儿道:“经过鉴定,案发现场的蝇类主要是大头金蝇。昆虫学家结合当时的气象资料、现场环境及大头金蝇的发育规律,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大约为半个月前。案子后来成功侦破,凶手被捕时,说出具体犯罪时间为4月15日凌晨1点,与推算出来的死亡时间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