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火葬场的碎肉(第2/8页)

李明仿佛找回了面子,摆摆手说:“开个玩笑而已,那臭小子肯定不敢卖贵了!”

赵高听罢笑了笑,连忙掏出身上的烟丢给对方,二人又蹲在地上抽起烟来。

与此同时,在我的记忆中,从局里到案发地点,按照正常的车速要花30分钟,而老高一路鸣着警笛开道狂飙,用了15分钟赶到南宁街12号。伴随着一个急刹,警车停了下来,我和老高相继跳下警车。

老高先盘问穿着清洁工衣服的人:“姓名?是你报的案?什么时候发现的尸体?”

穿着清洁工衣服的赵高点了点头,一听到“报案”二字,他就想起那堆被切成块的血肉和恶心的虫子,顿时脸色略显苍白,哆嗦着答道:“我叫赵高,是火葬场的老清洁工。今天早上,我起来清扫街道。按照我们的规定,巷子内不能遗留垃圾袋,否则要扣奖金。我以为那个袋子里有矿泉水瓶,带着能捡瓶子卖钱的念头走过去,结果闻到一阵类似我老朋友老李头身上那股常年洗不掉的尸臭味儿。于是,打开袋子发现了一堆碎尸烂肉。”

站在赵高旁边的男人开口补充道:“报案人是我,我叫李明,在火葬场当烧尸工人。”

我直接越过老高等人,拎着法医工具箱推开巷口的垃圾车进入案发现场。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碎肉块,尸块大小不一,切口有点奇怪。然而,最让我好奇的是,还有不少碎肉块居然变成了黑紫色,有点中毒的迹象,连虫卵都没衍生到正常数量。

我在脑海里开始搜索类似案例,结果毫无所获,虫卵衍生不够数量与很多因素有关。

常见原因有昆虫处于拟态或者假死特征,前者指昆虫会模仿另外一种生物或环境中其他物体形态来保护自己。业内人称为生物学伪装。这种情况在昆虫中屡见不鲜,甚至连卵、幼虫和成虫阶段都可模拟。例如,我们日常见过竹节虫对树枝的模仿,枯叶蝶静止时外形酷似枯叶。

还有一些虫类会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比如沙子和石块,或者土壤和靠近水源之地。

不过,尸体所处环境也能产生影响,倘若用包装物包裹的尸体气味散发较慢,并对蝇类产卵有阻隔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后期蝇蛆发育环境温度过高。蝇蛆生长疯狂加速,导致判断产生致命错误。类似情况常发生在尸体穿着大量衣物或被碎尸后装于袋中,会影响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

我成功排除掉上面所有的情况,蹲下身子,打开法医工具箱。拿出一根探头温度计插入尸块。温度计上的温度迅速狂飙,直达50℃。这就证明能衍生正常虫卵数量,但这次为何衍生数量不达标呢?我把温度计取回擦干净放入工具箱,看着眼前大小不一的混合碎尸块,我一时间头疼不已。从碎尸上的虫子数量和肉色来推断,死亡周期至少有一周,甚至可能更久也说不定,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方能确定。我小心翼翼地戴上白色防腐手套,因为这种碎尸上的虫子会溢出大量有毒液体,堪比强性硫酸。

我解开腰上的工具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镊子,右手拿着镊子,从碎肉缝中夹起一只绿色虫子,放入虫瓶之中。在虫离开的瞬间,还带起不少黑色虫卵。这类虫卵我认识,属于葬甲一科,以碎尸和腐肉为主要食物,特征是边吃边繁衍产卵,直到把东西全部消灭。

这类虫会出现也很正常,它们本身就是以尸体为食。在我收集尸虫的时候,老高也问完了,基本上没啥有用线索。

可以说,案子进展到现在毫无头绪,纯粹是瞎子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第二章 碎尸混合物

走在回局的路上,我一直在冥思苦想,到底是谁能够如此厉害,把尸体的碎肉和其他肉类结合,还把虫卵强行加了上去。忽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倘若有人能够控制这些虫子去犯罪,那该多么恐怖?

我搜证结束后,跟老高一同上了警车回到局里,决定立马去找韩哥咨询些问题。

老高则负责去局里调监控,看看到底是谁把那袋碎肉丢在巷子里。我来到韩哥的法医研究室门口,鼓起勇气轻轻敲了敲门。结果,我发现门压根没关。我大着胆子走了进去,发现不远处的台子上堆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昆虫瓶,里面装着的虫子大部分我都认识,有那么两三只我居然未曾见过,甚至连种类都分辨不出。

因为我实在过于好奇,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第一个昆虫瓶内有一块白骨,虫子居然在啃骨头,这个发现把我惊呆了。啃死尸的虫子我倒认识不少,啃骨头的几乎没见过,而且我一眼就认出来,放在瓶子里的肯定是一块人骨。

我咽下一口唾沫,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恐怖场景。倘若有人能够操控吃骨虫,简直是杀人于无形的利器。我又来到第二个瓶子前,里面有两只金色甲虫,看形状和大小像葬甲科。仔细打量后,又发现不太像,背上的甲壳颜色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