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案 消失的尸体(第6/7页)

“这下可以确定了,由于周边和家中都没有螺丝刀,凶手有可能是修理工。按照局里的调查资料,基本可以确定凶手是陈晓斌。”

“好,我现在就去安排抓捕工作。”老高听完,便带着警员冲了出去。

可我心里总有点不安,回家后倒头便睡了。

第四章 真凶归案

我们成功抓到了真凶,他将接受法律的制裁。我再次想起那个神秘警员,那如毒蛇般犀利的眼神,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我有机会犯错?我犯错对他有半点好处?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醒来时已经第二天了,又是一阵电话铃声准时将我吵醒。

只听到电话一头传来老高兴奋的声音:“抓捕工作非常顺利,我们成功证实了,陈晓斌最近一次出现是在常德拉面馆,大晴天还穿着雨衣,他背上确实有抓伤。只不过,他的精神出了点问题,问他什么都不知道。”

老高的一通电话,让我又有些疑惑了。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明明另外两个租客怎么看都更有可能是凶手,为什么偏偏会是陈晓斌这个不像凶手的人?最凑巧的是恰恰他身上有抓伤,而精神出了问题。到底什么环节错了?凶手真是陈晓斌吗?难道是虫子?

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敲门声,走过去开门一看,师父居然站在门外。

“师父,您怎么来了?”

“不欢迎?那我走。”

“别,您快请进!”眼看师父转身欲走,我连忙拉住他。

师父进门之后,我站在旁边没敢动。他开始清洗泡茶的茶具,准备泡茶。

10分钟过去了,师父泡好一壶茶,招手示意我坐在他对面。

“小靳,喝喝我泡的茶。”沈建国倒了一杯茶,然后推到我面前。

我没敢喝茶,立马站起来说:“师父,我错了,不该偷跑。”

还没等我说完,师父就打断了我:“那事过去了,你先喝茶。”

我也不敢再说什么,深吸一口气,喝了师父泡的茶。

“感觉如何?”

“有点苦涩,从喉头滑下之后略带清甜。”

“嗯,你再尝尝这杯。”师父将他手中的茶放在我面前。

虽然不知道师父想干啥,但我没有拒绝,也不敢拒绝。

刚喝一口我就想吐,但又不能吐,只好含在嘴里,咽不下去,又不敢吐。

“怎么样?”

“师父,这茶过期了吧!”

“嗯,对!”师父面带微笑地看着我,点了点头说。

“师父!你……”我刚想吐槽,转念又想到了封尸案,直接愣住了。

“嗯,时间不早了,我也该走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了。”师父非常满意地看着我。

我并没回应,而是陷入沉思之中。这宗封尸案,我考虑的因素太少了,所有的事物都有保质期,有自己本身的存在条件,好比茶叶过了保质期就变味了。尸体也一样,在露天的情况下,虫子的一切推论都成立,那是因为虫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影响因素只有时间。

倘若把外部的条件换一换就完全不一样了,封尸案简单点来说属于特殊的密封环境。

据我所知,在密封情况下,尸体会彻底缺氧,没有获得光线照射,而这恰恰就是虫子们生长的主要因素。如果还继续套用正常情况下的昆虫演化论,来判断谁是真正的凶手,无异于大错特错!

当我反应过来时,师父已经离开了。我立马回到实验室,推演了一下密封空间下的尸体变化情况,尸气散发到外界的时间慢,气味小。所以,嗜尸性昆虫寻找到尸体的时间会受到侵扰,也会延迟昆虫到达尸体的时间。

由于氧气不足,产卵会减少,以应对氧气不足的现状。有的昆虫无法抵达尸体,就只能就近产卵,等幼虫孵化后,自行爬到尸体上。这就给了床单内的苍蝇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还有密闭环境内通风不良,蛆虫群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消散,微环境下的蛆群热效应相对较强,会促进苍蝇的生长,所以化蛹时间大大降低。

主要因为氧气较少,扩散受限,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死者身上,虫子侵袭的地方只在脖子以上和手上相对较少的位置了。由于入侵族群少,空间狭小,氧气低,所以羽化率非常低。韩哥当天捕捉到的昆虫相对较少,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推演到这儿,我最开始对昆虫的推论被完全推翻。按照韩哥的推论,现如今尸体的腐烂程度,死者应该是在1月14~28日死亡。那死者的准确死亡时间应该早于1月14日,1月14~28日应该是昆虫幼虫爬到死者身上的时间。那个时候,尸体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氧气,从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腐败。

而我最开始已经确认了三种昆虫的存在:金蝇属的肥躯金蝇、叉丽蝇属的叉丽蝇和丽蝇属的红头丽蝇,它们三者的1龄幼虫所需要的最短时间都是1天,2龄幼虫1天,3龄幼虫2天。那么,时间可以追溯到1月10~25日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