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远钟惊梦(第2/14页)

包拯闻言颇为不悦,道:“小杨将军是名门之后,怎可说出这样的话?刘德妙犯下国法,知情不报,可就是庇护之罪。”

杨文广见话不投机,便拱手道:“杨某今日来性善寺的目的已经达到,言尽于此,至于那黑衣人是不是刘德妙,全由包公子自己判断。杨某还要赶去北面接应追捕逃犯的士卒,这就告辞了。”

正好文彦博进来,见杨文广脸有不豫之色,预备离去,忙招呼道:“小杨将军,你正好在这里,我有许多事要向你请教。”又向包拯道:“我们都知道性善寺的事了,范先生让我带话给你,说他一忙完书院的事,就会赶来看你。”

包拯道:“范先生不是一早就派人叫走沈周了么,又让你带话做什么?你半路没有遇见小沈么?”文彦博道:“没有啊。不过我着急来看你,雇了车子,走的是官道。小沈也许走的是山道,步行的话,那条路要近许多。”

杨文广道:“那带信的人一早就到了么?”包拯道:“比小杨将军要早上一刻工夫。”

杨文广道:“这就不对了!我一早就到了北门,尚未到开门时辰,等听到钟声响了,士卒才开启了城门,我随即策马出门赶来性善寺,因而我是第一个自北门出城的人。如果那带口信的人从应天书院来,我自北门出城时,他应该正从南门进城才对,就算他也骑马,可他还得穿过全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我先到的。”

大宋城市之内虽然废除了汉唐以来的夜禁制度,但仍然保留有城禁,即天黑关闭城门、天亮开启城门,城门开启时间通常定在五更以后。南京的开门时间定在五更一刻,这是因为性善寺的僧人每日五更一刻敲钟起床,上殿诵经,性善寺钟声响起时,南京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响,各城门士卒以此钟声为开门信号。而性善寺在北门外,应天书院则在南门外,正如杨文广所言,南门外的人是绝不可能比他先到的。

文彦博道:“呀,算算时间,确实对不上,除非带信的人昨晚城门关闭前就出了城,可范先生昨晚明明住在城中自己家里,我还看见他了呀,他是昨晚才知道性善寺的事情。”杨文广道:“这么看起来,那带信人是有意诓走沈周,他昨夜一定就在性善寺外。”

包拯道:“坏了,带信人很可能就是逃走的王伦的同伙!呀,我真笨呀,居然一点都没有觉察!”忙赶出来找到寺门僧,问那自称带范仲淹口信者的模样。寺门僧道:“三四十岁的样子,看样子就是个没事做的闲汉,没什么特别的。”

包拯拔脚就要赶出去寻找沈周,杨文广忙阻止道:“现下四处都在搜捕盗贼,如果真是王伦同伙冒险所为,诱走沈周一定是有所图谋,不会立即杀了他。要道上都设了关卡,他们走不远的。你们二位先留在这里,我带人去搜索这附近一带,如有发现定会立即通知你们。”

包拯只得勉强留下,但却心焦如焚,一想到王伦这伙人胆大妄为,敢大白天的公然冲进寺庙杀人,料想其党羽捕走沈周,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沈周肯定会吃足苦头。

正忧心之时,有兵士进来告道:“杨指挥使命小的来告诉二位公子,适才有往北面追捕的士卒回报,说已经在曹县追到了四名逃走的盗贼,三人在格斗中被杀,一人跳水自杀,没有捕到活口。”

文彦博忙问道:“小杨将军人呢?”兵士道:“杨指挥使正布置人手,搜索城北一带的山区,有消息小的再来禀报。”施礼退了出去。

包拯愈发着急起来,道:“呀,如果不是王伦那伙贼人抓走了沈周,还能有谁?”

文彦博仔细问了经过,道:“这可奇怪了。官府刻意压制了消息,严令不准外扬性善寺之事,因而普通老百姓压根儿就不知道昨天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南京城中人人正忙着议论寻找《张公兵书》呢。知道性善寺凶案的,只有当事人和官府中人,而知道你和沈周昨夜留宿在寺内的人,应该更是少之又少。”

包拯登时明白了过来,道:“这骗走沈周的人,如果不是寺中僧人,就一定是昨日来过性善寺。”

一一默念出昨日来过性善寺的人的名字,思索谁最有嫌疑。应天知府晏殊?当然不可能。转运使韩允升?也不可能。提刑司康惟一?应该也不可能。官府的人应该都不可能,僧人也应该不可能,那么就只剩下香客了,不会是自己的亲人,不会是宋小妹,也不会是董氏母女,更不会是紧急关头仗义出手的张望归夫妇,难道是那富贵公子黄河么?

文彦博道:“黄河为了见曹云霄一面,居然敢半夜去爬曹家的后墙?看样子也是个性情中人。可他跟你和沈周都无过节儿,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诱捕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