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鹤见良辅篇(第28/75页)

“我早就说过了嘛,没事儿,只要有我在,就绝对会成功的嘛。”

我继续自说自话地走近了超级研光机,这里滚子转动的声音这么大,如果轻声耳语的话,相信身边的阿宏是不会听到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了慎重起见,身子向前倾着,迅速地拿手捂住了手机的送话口。

我们用幸绪的五十万元作资本——幸绪要求留出十万来添置衣服、化妆品等,这条件可不能不接受——弄齐了工作间里所需的设备。

首先是分离黄瑞香纤维所必需的大锅和大笊篱。因为原料很多,各样只有一个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我们就去了合羽桥,每样各买了三个,每个足有一抱大。

其次,就是造纸所不可或缺的机器类。手工抄纸机、干燥机,还有高温软性研光机,因为都是市场上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所以我们就买来了零件,通通都用手工制造。我领阿宏看了实物后,他说只要给他画出设计图来,基本就能做出来。这话真是既让人高兴又给人以希望。

手工抄纸机和干燥机,公司开发部里就有简单的设计图。因为是特别订做来的,所以和机床公司共同绘制的图纸就由公司保管了。我在那基础上,又进行了几次改良,画出了详细的图纸。

那几处改良,是为了让机器能适合造纸币用的纸。手工抄纸机,为了能印入黑白两种水印,有必要使两个模子能同时安装上。我就在放原料的筒子底部,设计了四处固定模子用的螺栓。另外,排水时,如果水流得急,好容易残留在模子凹陷处的纤维就会被冲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又设计了能调节排水速度的排水口。

干燥机方面,我让加压和温风完全独立开来。加压的大小不同,会使纸的厚度和手感发生变化。如果是造纸厂的大批量生产的话,产品能够均一,但是像我们这种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散乱不一的。加压部还是独立出去的好,也是为了能改正这一现象。

另外,厚度和质地也会因涂工剂和研光处理而有所变化,所以要通过加压、干燥、涂工剂、研光这四方面的组合,造出手感最接近纸币的纸来。

最后,就是作为课题的那个高温软性研光机了。我们买来了直径二十厘米的铁管,表面已经狠劲地打磨平滑了,简直像是在对付杀父仇人似的,在内侧设置了电热线,用它来代替底部滚子。我们打算把它们捆扎起来,上面用压缩机压着使其转动。至于是否能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美,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再购置来外侧板用的钣金和一套简易焊接机后,资金又差不多花光了。看来我们真的得指望幸绪一炮走红了。

就在我们忙这忙那之时,不知不觉,工作间周围的棒树叶子都掉得差不多了,露出了光秃秃的枝条。我们在丹泽和爱鹰山中栽培的黄瑞香,一定也开始落叶了吧。现在,正好是砍伐来做原料的最合适的时期了。

十一月底的星期五。

我和阿宏,驾着塞有锯、柴刀、小刀等砍树工具的小货车,驶向爱鹰山。

我们把小货车停在林间小道上,踏着盖满落叶的羊肠小路爬到了半山腰,四周树上的树叶差不多都掉光了,更增加了树底下的枯草织就的被褥的厚度。

幸绪花了五年时间培育起来的黄瑞香,树枝分开成三股,都茁壮地伸向秋日的晴空。在这些树的包围之下,我能感到她身上不断释放出来的热情。尽管已是北风呼啸,我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据说用来做纸币的原料,第四个年头的是最合适的了。那哪些才是呢?这只要看看主干就会明白的,直径长到四五厘米的就是。我们挑选出合适的,一棵棵地把它们从根部砍倒。

这工作量可是很大,一天内很难完成。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好容易才砍了有近五十棵吧。随后我们就用柴刀把它们砍成几段,每两根捆成一束。

本来我们很想把大锅运到这里来,把树枝猛蒸一通后剥下树皮来的。反正烧火用的柴禾这里是取之不尽。但是,那样做,会生出烟来,很容易惹人注意的。

我们这项作业可不能给人看见了。所以切好的树枝都得运到平冢的工作间里去。

一个人能搬动的树干,再努力也就两三捆而已。这样计算的话,两个人最少要在羊肠小路上往返五次。下次来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准备辆独轮车或双轮拖车啥的呢。

等我们第二次往返时,已是夕阳西下近黄昏了。

连负责体力劳动的阿宏也已精疲力尽了。毕竟我们背的黄瑞香的重量比我们都要沉出一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