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鹤见良辅篇(第23/75页)

“就是。表面质地还可以,不过,好像和纸的感觉太强了。”

幸绪也奄不留情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现在黄瑞香原料方面已经没什么可愁的了,要用它的话,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和纸的那种沙沙的凹凸感。

“没涂涂工剂吧。”

阿宏提了个想当然的问题。

“涂了常用的高岭土或碳酸钙,反而亮度过高了。为了控制一下,我试过先让涂工剂发泡之后再涂,总之试了好多法子,不过,只能做成这样了。”

“水印好像也有点模糊。”

幸绪把纸对着窗子,仔细检查了一下反正两面。

“白水印只要让纸隆起来就能有那么点样子。但是,黑水印就总也做不好。即使在抄纸阶段,把那地方的纸抄得厚些,按现在这种制法还是有限度的。”

如果把模子雕刻得更深一些,纸浆的纤维也会在此堆积得比较厚,看起来就会显得很黑,这道理我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不管雕刻得多深,同白水印相接的部分,总会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邻接着白水印的薄的地方,纸浆纤维无法向模子凹处集中过来的缘故。

“我想,在大藏省,为了提高黑水印的协调性,大概是用了夹层的技法吧。”

说着,我就从烟灰缸里抓了些烟灰放在左手掌中,又把右手掌按到上边。

“简而言之,就是黑水印三明治。”

“我们也用用那法子不好吗?”

说得简单。

“咱们那台手工抄纸机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不管用公司的哪种抄纸机都是不行的。那需要用到专门的多层抄纸机。”

“哪儿有?”

“当然是大藏省印刷局的小田原造纸厂了。”

“那,别的地方呢?”

“我们厂子里也不是没有,但普通的多层抄纸机,都是马粪纸专用的。——马粪纸,就是年底送礼用的箱子常用的那种瓦楞纸。把纸多抄上几层,就能造出很厚的纸了。如果用普通的多层抄纸机的话,厚度是无论如何也减少不了的,很难抄出纸币那种薄于一毫米的厚度来。大藏省用的可能是特别订做来的专用机子吧。”

“不能把公司的那台改造一下用吗?”

“你这家伙啊。你是不知道那东西有多大,才那么说的。公司里的那个,幅宽十四米,全长超过一百二十米。你想那么个大家伙,能简单地改造吗?”

“那,咱们把对手从银行职员换成东建兴业的家伙们呢?”

阿宏一边用巴掌拍着自己的脸一边提议道。

“不,那不行。”

“为什么呀?要是那帮家伙的话,现在这程度也许就能骗过了。你总是想着完美的假钞。得了吧,重要的是结果。如果能从那些家伙们手中夺来钱的话,那就算成功了。”

“不行啊。”

我无情地摇了摇头。

“为什么你那脑袋这么顽固——”

“你听着,阿宏。咱们要从那帮家伙们手中夺取回来的钱,最低也要五亿元。这笔金额是竹花印刷被迫停止营业时,作为负债额被清算的数额。不管东建兴业手下有多少金融公司,光靠他们自个儿,怎么动用得了这么一大笔数呢?要动用这么大笔钱的话,无论如何都要同银行发生关系的。”

阿宏伸过手来刚要揪住我的脖领,听了这话,手又缩了回去。

幸绪在一旁冷静地说道:

“对呀,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可不相信现在的黑帮总是做现金买卖的。”

“那,怎么办呢。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水印方面,看来只有把模子分开了。”

“就是做黑、白两个模子吗?”

“对,那样的话,为了突出黑水印,就可以事先在原料纸浆里掺入些染料了。”

“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给纸浆上上色呢?”

阿宏一副半信半疑的神情。

“对,也就是说啊,往黑水印的模子里,注入略带黑色的纸浆,刮掉模子外部分的纸浆。然后,再嵌入白水印用的模子,重新进行抄纸。虽说费点事,但这样做,理论上就能造出比以前更鲜明的黑白水印了。”

“理论上!”

阿宏怀疑地重复了一句。

“那最关键的造纸呢?”

听了幸绪的问话,我从电脑手册里翻出夹在里边的公司招人材时用的小册子,把它展开在两个人面前。

“你们看,这是我们厂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