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我的结论就是,在你设想的那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强度相当于广岛原子弹五分之一左右的爆炸。这不是悲观的推论,而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可科学技术厅却坚持说,从纯度上看,由高温炉产生的钚不可能成为核武器原材料。”

“那只是说,制造不出当年美苏竞争时使用的那些高端武器。但钚239确实可以引起核爆炸,这一点毫无疑问。”

“印度就曾用从原子弹爆炸中提取到的钚进行过核试验。”

“你说得对。”

“谢谢。这些对我很有参考价值。我可能还会来请教你的。”

我关掉录音机,顺手拔掉了电源,然后看着电脑屏幕确认自己边听录音边输入的内容是否有误。除了少数拼写,基本无误。磁带是我几天前到某大学原子炉研究所采访时录制的,对方是该所所长、原子力学教授。

我正在创作一部关于核劫持的小说,涉及从核废物处理厂运出的核燃料部分被人劫持的情节。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超大型直升机载着装满爆炸物的核反应堆从高空坠落的小说,手头这篇将成为它的续篇:我之所以执意探究原子弹爆炸,是不想让它仅仅成为一个小说的题材。

关掉电脑时,电话铃响了。是讲谈社的文田打来的。他是我的责任编辑,喜欢赛马、卡拉OK,却是个电脑盲,每当听我说要用邮件发送稿子时,他都非常为难。

“怎么样了?”文田客气地试探我。

“什么?”我故意装糊涂。让编辑们着急,已成为我的一种乐趣。

“我是说,稿子。”

“稿子我还在写啊。”

“有什么问题吗?”

我想象着文田焦急的表情。“啊,问题很多啊,我越深入调查,烦恼就越多。”

“那什么时候能完稿呢?按照出版计划,应该是六月份……”

文田好像无视我的烦恼,他只在意出版日期。编辑们都这样。

“我尽量。”

“拜托了。如果需要什么帮助,请告诉我。”

“知道了。”

我突然想逗逗他,要是拜托他拿摄像机去跟踪运输核燃料的卡车,他会有什么反应呢?但这个冲动也只是停留在想象层面罢了。

挂断电话,我穿好衣服,想去趟图书馆。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但看起来不会下雨。

我骑自行车来到图书馆。这是一座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没有任何情调可言。这座中央图书馆,名副其实,非常宽敞,只是没多少藏书。但是,在我需要查找资料时,还是能派上一定用场。借书台就在进门处,旁边的告示板上写着本月最受欢迎的图书。这就是所谓借阅数排名。小说类依然是推理小说的天下。作为一名为推理界添砖加瓦的推理小说作家,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发现书单里仍有解谜型古董作品,不禁暗自嘀咕,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喜欢这类作品啊。

我从借书台前走过,沿旁边的楼梯上楼。三楼“社会科学区”是我今天的目的地。但路过二楼的文艺类书籍时,我忽然想顺便看看。

我悠闲地漫步在高大的书架间。除了我,这里空无一人,不由得痛心书籍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夏天酷热难耐时,大概会有一些贪图免费空调的人为这里增加访问量,但他们也只是翻翻杂志而已。而我,若非职业原因,也未必会来图书馆。

我看着浩如烟海的书籍,心绪难平。出版这么多书,是因为书都卖的不好。出版社为了保证利润,往往采取以品种取胜的方针。不管作家倾注了多少心血,其作品对于出版社来说,不过沧海一粟。再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评论家提及,也会被瞬间淹没。徘徊在书架之间,有如踯躅于墓场。对,这里就是书籍的墓场。

书架上也有我的几本书。起初我还想查看一下借阅记录,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这种地方打击自信,着实无趣。

我原以为这些书籍是按作者姓名的假名顺序排列的,后来发现不然。细看之后,我找出了分类的依据——类别。

我决定在二楼多转一会儿。当我转了几个来回之后,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方位了。我停下脚步,盯着旁边的书,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苍井雄、楠田匡介、滨尾四郎、守友恒等人的名字出现在眼前。

他们都是活跃在昭和初期的推理小说作家。架上还有精装本,大概是重印的。就这个图书馆来说,这类藏书还真不算少。

我没有碰那些书,现在的我对这类侦探悬疑小说不感兴趣。这类书只有在日本还有读者,在重视真实性的海外推理界,几乎没有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