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丑闻(第5/7页)

能掌握纪久传播的实权,无异支配了整个日本的演艺界。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这一次好机会。而且顺利除掉冬本之后,不但能得到第一号的宝座,可能还会获得美好的“奖赏”。

只要是男人,对美村纪久子不可能没有野心。灵动跃艳的姿态,是成熟女性的代表,充满了曲线美的诱惑。过去因为有社长和职员的身分差距,以为是天上的月亮,不敢奢望占有:身为男人,如果有一次能和那样的女人……为了使这样的愿望冷却,不知挨了乡少痛苦!

现在纪久子说,只要对“冬本之战”成功的一天,就仑当做奖品,把她那冶艳的身体给风见。先不提第一号人物的宝座,光就这件事除掉冬本也很有意义。

风见为了争取降临自己身上的双重机会,忘掉了纪久子要除掉冬本的冷酷心态。

“可是用谁呢?”

风见当前的问题,是选择用来做让冬本失势之藉口的女艺人。如果是没有名气的新人,做为丑闻的对象显然不够分量,如果是红人,又可能不会答应。

最理想的人选,是已经出道,却需要更上层楼才能红起来的人。

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找个名叶四叶绿的二十一岁的歌星。

四叶绿因父母患上了明星病,听说想进入唱片界需要几百万圆,便当真了,把祖奄卖掉,投入资金。等到钱花完,人也被弃置时,风见把她收容到纪久传播,让她唱些日本味的歌,还算唱得很好,可惜始终碰不到适合她唱的歌,一直为不能突破现状所困。

她的精神年龄大概只有十四、五岁,再加上父母的殷切盼望,她的明星梦非常强烈。

有些人为了当明星,不惜出卖肉体,或者让路人打自己的头,做为自我宣传。而四叶缘也具备了为了出名,可以做出任何事的环境与性格。

由于电视普及,在号称“全民艺人化”的时代,成为演艺人员,是最能够满足没有头脑,没有实力、家庭贫穷的年轻人,对高级社会之幢憬的“灰姑娘的玻璃鞋”。

当然,如此为了大众的需要而粗制滥造的,并不是真正的明星。在还不满一年的时间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人会被当做消耗品抛弃,如同“浮萍”。

为什么需要大量生产演艺人员,尤其是歌星呢?

就是他去年NHK例行的“红白对抗”来说,根据收视率调查,最高达百分之六十九点七。等于是十个人中有七个人,在“欢乐歌星”中度过除夕。

不但是除夕,随便转到那一个频道,歌声皆如洪水,最近电视节目迅速增加,据说每周超过五十个,可见膨胀的程度。

歌唱节目大为泛滥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制作成本低。和写实电影或通俗剧比较,制作费用少很多。这在因为不当竞争,每一家电视台的利益都减少的情形下,歌唱节目成为电视台的一大诱惑。

成本低又能拥有高收视率的歌唱节目,几乎是电视台的“救世主”。

歌唱节目的成本所以这么低’是因为歌星的报酬比演员少很多。据说 。拿日本第一流的明星演出三十分钟通俗剧的报酬,就可以请来十名以上的一流歌手。

虽然电视的报酬很低,但这是当上明星的最佳宣传媒体,而且也是计算歌手的最佳财源——巡廻演出和夜总会做秀时,叫价的“基本分数”,所以歌手们对电视上的表演也绝对不敢轻忽。

总之,歌唱节目一旦成为萤光幕上的“主流”时,光靠正规的歌星已经不够用了,于是演员出来唱歌,作家出来唱歌,甚至连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幼儿也被拉上舞台。

因为有两家电视台同时播出类似的节目,所以曾经发生过同一名歌星,在同一时段,在两家电视台同时播出相同歌曲的怪事。

如果红歌星不能每周演出,为了避免节目开天窗,于是把同样的歌曲发分成三、四段,换了几次服装,每周一小段、一小段使用,这是电视台使用的技巧。

在歌星方面,只要去一次录音室,就能一次领到好几份演出费,当然十分高兴的认为这是合理有效的方法。可怜的是观众,一两个月前的录影,欺骗观众是“现场转播”,还高兴的捧场观赏。

对歌星而言,表面上好像是很理想的时代,但歌唱节目如此汜滥,导致许多节目中不断播放相同的歌曲,易使观众看腻,发生所谓“自相残杀”的现象。

而且,不断推出新歌曲,就像开发新产品的竞争一样,令新歌曲的寿命减短。去年以前还能够持续半年的畅销歌曲,如今只能维持两个月,这种现象,必然会缩短歌星的寿命。

好不容易开始走红,因为第二首歌曲不畅销,这位歌星的寿命就此寿终正寝。

原本就是赶搭歌唱节日热潮的巴士,在做为一个职业歌星的基础尚未稳固时,就被强迫推上舞台,所以一旦走下坡时,跌落的速度也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