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重大突破(第2/6页)

河西露出难堪的表情,他对照相是外行,无法反驳本田的意见。

本田接着说:“而且,5月的山里条件要比河西去的时候恶劣得多,门胁急于赶路,也不必非得在鹿岛枪峰顶照相啊。”

本田坐下来,室内一时无人说话。大家都不了解5月份山里的情况,无法发表意见。

“的确,”山路开了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熟悉照相技术又通晓大山的山路才有资格发言。“就照相场所来讲,是取决于各人的爱好,但就一般情况来说,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得到人们的公认。在高处取景总比山腰有利些,因为在山顶拍照可以很好地再现岩壁的险峻和山体的雄伟,立体感也强。

“外行人也不例外,位置越高,视野越开阔,可以拍摄的景致越多,估计内行人是不会舍弃山顶的。

“如果说他是因急于赶路没有在鹿岛抢顶峰拍摄的话,那就无法解释他在鹿岛枪至五龙山之间的山脊上拍照的事实了。门胁在那里从⑤拍到12,占胶片全部16张的1/2,可却放过了五龙山和鹿岛抢山顶。”山路替河西辩护着。

“是不是因为天气或光线不好呢?”本田又固执地加了一句。

开联席侦查会议,各署之间总是相互吹毛求疵。虽然会上双方容易感情用事,观点统一不了,使会议流于形式,但也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纠正偏见,利于客观地综合研究所掌握的情况。

“我们问过当地的气象站,他们说那几天一直是晴天。另外,早晨光线比中午的要好,这是照相的常识。”

本田没再说话。这倒不是说他对山路的解释感到满意,而是他认为双方都是在凭臆测谈各自的看法,谈不出更深的东西。

“关于第二个问题,可不可以认为他是丢了胶卷或是忘记带了呢?”辻问。

“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相当小呀!”横渡说。

“我想谈谈第四个问题,即彩色胶卷问题。”赤坂署的畠山抬起头来说,“也许门胁带了彩色胶卷,但因他只带了一台相机,并且黑白胶卷事前已装在机子里,无法再换彩色胶卷。”

“这也是个看法,但是如果他准备了彩色胶卷,不就应该另带一台彩色专用相机吗?”本田反问道。

“也许因为行李太重,不得已才带一台的吧。”

“既然是那样,他就应该拿一台最新式的相机,反正他有好多相机,又何必拿一台旧式的呢?”

“或许他特别喜欢用那台相机。”

虽然珍珠IV型相机现已停止生产,但因为它的镜头析像能力强,画面大,可以取得层次鲜明的图像,而且设计上克服了原来弹簧式相机的缺点,所以现在仍有许多人喜欢用它。尤其是它的结构牢固,登山家们很愿意携带它。门胁选用那台相机并非不可思议,不过用IV型相机的真正用意得问问门胁本人才能证实。直接询问门胁的时机渐趋成熟。

“门胁将胶卷放进预先选好的相机里,用一卷胶卷照了他的全部行程,是吧?”这是第三个问题,本田改换话题等于承认了畠山等人对刚才讨论的第四个问题的解释。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直沉默不语的草场抬起眼睛说。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往摊在桌子上的本子上不断写着什么。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草场身上。

“从照片上看,门胁的摄影时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照片①、②是中午,③、④是傍晚,⑤至12还是中午,13、14是早上,15、16又是中午。也就是说,门胁仅有早上、中午、傍晚这三段时间照了相,并且,在住宿的地方,要么照的早上,要么照得傍晚,没有早上和傍晚都照的。”

“噢——”同事们叹道,这确实是个新发现,他们拿过照片重新审视起来。①至④、13至16拍的是出发和抵达地点。门胁下午1点左右在大谷原照完相离开那里,傍晚6点左右到冷池,又拍了③和④,同样,唐松山庄至细野(八方岭山麓)也是这样拍的,因而一眼便可以判断出拍摄时间。问题是⑤至12的拍摄时间。根据河西的实地调查可以判断出⑤至12拍摄于冷池至唐松途中,但由于山里地形复杂,还不能断言那些照片是中午拍摄的。不过,从走行时间和画面上的光线、角度及景物的形状推算,它们好像是中午拍摄的。

门胁只在早、午、晚照了相,其他时间没照,而且也没在同一个地方早晚都照。

——这到底为什么呢?

侦查本部的成员们为新的发现兴奋起来。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可又想不出原因。人们都在沉思不语,室内安静下来。

通过研究,疑点更加明显,但却得不出相应的结论。

“找不出原因,我可就白跑了。”河西感到自己有责任弄它个水落石出。由于河西的发现,一度出现了活跃气氛的侦查本部,现在因为没抓住攻破门胁的关键凭证而再次陷入沉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