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遥远山镇(第3/8页)

“不过,这趟列车到八尾是6点19分,稍早了点,干点什么呢?”

“这么早镇公所还没上班,在富山多呆会儿就好啦。”

“去八尾警察署露一面吧。”

“也许有值夜班的,但没事叫醒人家不太好吧。”

这钟点值夜班的警察说不定也还没起床呢。带着血腥味的东京刑警,一大早便闯进宁静山峡的警察署,想必会令人吃惊。

“虽然早晚都得去照个面,可最好还是晚一点去。”

“是啊!”

说话间列车缓缓启动了,原野上已露出微明。列车出了市区,向积了雪似的白茫茫的原野尽头驶去,几盏尚未熄灭的民居灯火胆怯地眨巴着眼睛。

列车不时到站停下,每次准有几名乘客悄悄上下,然后又继续朝着有山的方向隆隆驶去。

原野上散落的灯火渐渐都消失了,清晨的气氛越来越浓,视野随着黎明的苏醒不断扩大。头顶上空布满了厚厚的云层,又是一个北国常见的阴沉沉的清晨。

“下一站就到啦。”

横渡看着甩在身后的车站站牌说了一句。山越来越近了,看上去人家也越来越多,有几名乘客正准备下车。这是过了富山后头一个像样的小镇。不久列车滑进了“越中八尾”站的月台,从车上稀稀拉拉地下来几个人。站很小,如果列车车厢多的话,那车尾就要停在站台外了。

“啊,总算到站了。”

横渡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样子从富山上车的乘客几乎都要在这儿下车,长途乘客好像只有他们俩人。

随着当地的乘客走过天桥,一出检票口人们便各奔东西了。像怕冷似地蜷缩着身子的人们,走路非常忙碌,显然每人都有自己坚定的地方。

当最后几名乘客离开站前后,车站又恢复了先前空荡荡的寂静。这个北越的乡村小镇还没有苏醒,那写有“欢迎”二字的牌楼显得徒有其表。站前的商店都关门闭户,从站前广场延伸出去的马路上,也没有一个人影,只有远处有位老人正牵着狗慢腾腾地穿越人行横道。没有一辆汽车,老人和狗从人行横道上过马路这一情形,更渲染了无人的气氛。

“哎呀,真是来得太早了。”

笔直的站前马路的西边都是低层的民房,横渡眺望着空无一人的马路叹了口气。

“饭馆似乎也开不了门.还是到附近的旅馆去弄点早点吃吧。”

“好!”两个人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旅馆,敲了敲门,门上的招幌是“宫田旅馆”。边吃早饭,边向旅馆的人打听八尾町的大致情况,这倒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们计划先去镇公所,查阅中山种的户籍簿,调查她娘家的情况。即使现在娘家人没了,也许还有年纪大的人了解中山种的情况。

要找与50多年前的离乡者有关的人,这可真是大海里捞针,难啊。

他们当初对这个小镇就没抱多大希望,现在见到清晨站前的空荡萧条景象,更使他们感到这次调查将一无所获。

旅馆以还没准备好早饭为由拒绝他们,但他们硬是闯了进去。等吃上早饭已经是1小时后的事了。

“二位客人来得可真早啊!”

年轻的女招待端上来饭菜,上下打量着他们。

“从东京来就这么趟列车。”

“哎!是从东京来的呀?”

栋居无意中说了一句,年轻女招待听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没想到在这个“电视文化时代”里,竟有人对东京反应如此强烈,这使栋居非常吃惊。

由于有电视,无论在日本的什么偏僻地方,凡大城市流行的东西,都会同时迅速地流行。与城市相比,有时小地方赶时髦反倒更大胆、快捷。其实眼前这个年轻女招待的打扮,同东京街头上所见到的年轻姑娘并无丝毫变化。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栋居对她那种夸张的反应苦笑道。

“我特想去东京,即使不是东京也行,反正我想离开这个镇子。”

“为什么?这个镇子又安静又整齐漂亮,多好啊!我要是能在这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该多幸福!”

“你没在这儿住过,所以才会这么说。我倒想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在这儿,出门全是熟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生一世生活在这么个小圈子中,想想就觉得乏味。”

“在大城市,有的在公寓里生了病谁也不来探望,有的死了几天也一直挺在那儿也没人知道,你觉得这种日子好过吗?”

“我就不愿意在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生活,人们彼此太了解,连私生活都了如指掌。无论怎么安稳,我也不喜欢这毫无生气的日子。也许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突然死去,但我还是想到外面的天地去做事儿。如果有谁愿意把我从这儿带出去,兴许我马上就会跟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