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往事之桥(第3/5页)

——(摘自分类日本《文学》杂志)

“西条八十,约翰尼·霍华德……”

栋居从百科事典上移开眼睛,看着屋顶。这位生于日本的杰出抒情诗人和来自纽约贫民窟的黑人青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栋居开始一页页仔细地翻阅刚才一目十行看过去的诗集,还是不能肯定这本诗集是约翰尼带来的。但是栋居似乎有这样一种预感。

诗集是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出版的,这家出版社也早已不存在了。昭和二十二年距现在有20多个年头了,这与在约翰尼被刺的公园中发现的麦秸草帽的陈旧程度是相同的。

约翰尼·霍华德——麦秸草帽——西条八十,连接这三者的桥梁是什么呢?或许正隐藏在诗集里。

栋居打算发现这座桥后,再把诗集提交到搜查会议上。

栋居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是战后大量生产出来的劣质的“战祸纸”,再加上天长日久,如果不仔细翻的话,装订线就会散了。

剩下的页数越来越少,栋居眼中失望的神色越来越重。仔细地看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没发现“桥”的线索。

——诗集难道真是不相干的客人落下的吗?

书一页页地翻过,栋居感到越来越失望。剩下的页数已寥寥无几,书页翻完,也就该绝望了。

翻到最后几页时,栋居眼神猛然一亮,翻书的手定在了空中,那些字刚一映入眼帘,栋居就感到眼前似乎闪过一道光芒。

——妈妈,你可曾记得我的那顶草帽?

就是夏日里的那顶草帽,

在从碓冰去雾积的路上,随风飘进了路边的空谷。

“就是它了!”

栋居不禁叫了起来。草帽出现在《西条八十诗集》中,栋居不由自主地兴奋得浑身发抖。

诗中继续写道:

——妈妈,我喜欢那草帽,

一阵清风却把它吹跑,

您可知那时那刻我是多么惋惜。

——妈妈,那时对面来了位年轻的采药郎中,

打着玄青的绑腿和手背套。

他不辞劳苦帮我找,

无奈谷深草高,

他也无法拿到。

——妈妈,你是否真的记得那顶草帽?

那路边盛开的野百合,

想必早该枯萎。

当秋天的灰雾把山岗笼罩,

草帽下也许每晚都有蟋蟀歌唱?

——妈妈,我想今宵肯定会像这儿一样,

那条幽谷也飞雪飘摇,

我那只闪亮的意大利草帽

和我写在背面的名字,

将要静静地、凄凉地被积雪埋掉……

栋居反复地吟诵了几遍这首颇长的诗,最初的兴奋平静下来后,终于发现了这座“桥”的喜悦又漾上心头。读诗的感动给这种喜悦推波助澜。

本来对诗毫不感兴趣的栋居,这回却深切地体验到了诗中夏天到溪谷旅行的母子俩人寄托在草帽上的情感。

幼年便被母亲抛弃的栋居,深深被那怀念同母亲一起度过旅行时光的诗歌打动了。作者写这首诗时,可能已和母亲分别,那顶草帽是那位母亲给儿子买的吧?

栋居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在一个凉爽的夏日.一对母子在绿荫遮盖的溪谷中,手拉手走在路上。母亲年轻漂亮,孩子还小,盛夏中午的溪谷,幽静、清凉。

栋居简直也想去那条山谷看看了。

——雾积温泉,在哪儿呢?从它提到碓冰来看,是不是在群马和长野两县的交界处呢!

栋居正在漫无边际地想象着那陌生的山谷,猛然想到了某种相似,一下子呆住了。

“基利斯米……”(注)

约翰尼·霍华德动身前曾说是要到日本的“奇司米”,“奇司米”和“基利斯米”的发音有些相似。

听到他说“奇司米”的是美国人,会不会是他把“基利斯米”听错了呢?

“草帽和雾积”,《西条八十诗集》中有与约翰尼有密切关系的两种东西!栋居站起身来,觉得应当把自己的发现提到搜查会议上。

栋居的发现使搜查本部兴奋起来。大家对于“草帽”都没有什么异议,但对“奇司米”是“基利斯米”的误听这一说法,却都有不同意见,认为有些勉强。

栋居作为发现者坚持自己的主张:“我认为这不是牵强附会。以前不是也有个出租司机把约翰尼·霍华德说的‘斯托罗—哈特’误听为‘斯托哈’了吗?这两个人都漏听了‘r’音。我认为这说明霍华德有个弱化‘r’音的发音习惯。

但是谁也没听过生前的约翰尼讲话。

在纽约的市井中,据说也有类似于东京人的京腔那样独特的方言和腔调,说不定就有这种省略掉“r”的说法。

但是不巧的是,搜查本部中找不出精通英语的人,对于这种和标准英语极为不同的独特的美国俚语更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