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律神经障碍

位于城郊的北苑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外面看上去很普通,几栋平常的小红楼,门前一排高大的枫树在每年秋天的时候都会挂满红色的枫叶。让周围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生机盎然,哪怕冬天已经距离不远。

或许是因为枫树的缘故,这个小红楼群就被定名为枫树下关爱中心,但是住在这里的每一个病人从住进来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活着离开的,因为这是一家临终关爱中心。

无论过了多少年,退休法医卓佳欣始终都坚信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人的记忆。

随着年岁的日益增长,卓佳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像年轻时那么利索了。而晚期胰腺癌也使得他每天都不得不面对难以言状的痛苦,但是他却拒绝使用哌替啶。

章桐推门走进病房的时候,退休的卓法医正大汗淋漓地在和看护据理力争,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接受哌替啶,哪怕活活被疼死。

“横竖都是一个死,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要打哌替啶!再说了,疼也是疼在我身上,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赶紧给我走!走!听到没有!”倔强的老头拼命地挥舞着已经形同枯骨的双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对方。

看护认识章桐,因为脾气古怪的卓法医自从入院以后到现在,就只有章桐一个访客。有好几次,她都以为这是卓老的女儿。

看护冲着章桐无奈地摇摇头:“别的病人都巴不得打针,他却这么固执,我们也拿他没办法。”

哌替啶,盐酸哌替啶,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临床合成的镇痛药,被称为——温柔的吗啡,因为它的麻醉镇痛作用仅仅是吗啡同等剂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它的副作用却和吗啡不相上下,容易使人上瘾,也容易使人逐渐失去意识,处于浅睡眠的状态中。

在别的地方,哌替啶只是一个名词,使用被严格控制,但是在类似于枫树下这种临终关怀医院,哌替啶却是病人唯一可以逃避痛苦的救命良药。

“卓叔叔,你还是这么固执,打了针睡一觉就不疼了,多好!”章桐笑眯眯地在老人的轮椅前坐了下来,她当然清楚晚期胰腺癌的痛苦。

老人开心地笑了:“孩子,你不懂,有时候痛,也是一件好事,至少提醒我自己——我这条老命还在!”

章桐愣住了,老人的笑让她有种想哭的冲动。她把头微微向上扬,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那种酸酸的感觉才稍微淡去了些。这些细微的举动却并没有躲过老人的双眼。

“孩子,你有心事?”老法医柔声问道,“说说吧,看我能不能帮上你的忙。你大老远地从市里跑来一趟也不容易。”

章桐尴尬地笑了:“卓叔叔,看来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啊!”

老人调皮地眨眨眼睛:“这就是我不想用哌替啶的原因,我得保持脑子清醒。知道吗?那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知道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章桐想了想,从挎包里掏出平板电脑,找出了几张相片,然后递给了卓佳欣:“卓叔叔,你还记得这个人吗?”

老人戴上了老花眼镜,然后盯着相片看了很长时间,最后他轻轻叹了口气:“我当然记得,处决的那天我是监场法医,是我亲手把他的尸体送上车的。”

“卓叔叔,这个案子是我父亲经手的,为什么你也会记得这么清楚?是不是因为这是1985年当时最大的一个挂牌案件?”章桐试探性地问道,她对老人的记忆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把握。

老人摇摇头:“不,他死的时候哭了!”

“赵家瑞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凶手,在他手里有十一条人命,据说上法庭都是带着笑的,被当时的媒体形容为——极度冷血。那他为什么哭?”章桐好奇地问道,“或者说出于本能害怕死亡?临终忏悔?”

“我后来听说是一个记者的几句话引起的。听典狱长说在死囚牢里的那一个多月时间里,赵家瑞表现很不一般,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不像别的囚犯那样又哭又闹寻死觅活的。他却很坦然,还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见人就笑着打招呼。根本就不像一个死囚。但是这些表面上的平静却在最后一天都被打破了。”老人慢悠悠地说道。

“打破?”

老人点点头,苦笑:“有个记者,从他入狱开始就一直跟着他采访,几乎每天都去找他,谈了很多很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人反对记者介入的,因为赵家瑞虽然说对自己干的那些事都承认了,但是却并没有说出十二条人命案中最后剩下的那一具尸体的下落,以及自己的详细作案过程,反而是一副——‘赶紧处死我吧’的样子。他们走访过很多当事人,都没有办法……”

“直到后来,有人提出说让记者介入,我们注意监听,因为有些人面对警察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但是面对局外人,或许就不会那么警惕性高了,结果呢,还是一无所获。他什么都没说。”因为肉体上难以抑制的疼痛,老法医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是他的脸上却依旧挂着平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