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巴巴(第4/4页)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美国作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

克劳斯·金斯基(1926-1991),德国男演员。出生于但泽自由市的Zoppot(今日为波兰的Sopot)。1930年时,举家迁往柏林,进入海因里希亲王预科中学就读。1944年被德军征召入伍,于荷兰服役,据说当时他从军队里开小差,并向英军投降,以战俘的身份度过了这场战争。在科尔切斯特的战俘营时,他在向战俘们表演时发觉了自己的表演天份。65岁时因心脏病死于美国加州。重要作品有《为了更多的几块钱》《大沉默》《日瓦格医生》《女鼓手》《上海异人娼馆》、《眼镜蛇》等。此处所说德古拉伯爵是指其在1970年参演的电影《德古拉之夜》中的形象。 ​

瑞典导演,“新瑞典电影”创始者之一,起初以创作小说起家,在写了挑战伯格曼垄断瑞典电影的批评文章后,转向电影,通过仔细分析他人作品学会了拍电影。作品特点是对社会问题甚感兴趣,对战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但最著名的作品为《鸳鸯恋》,是一部印象派的浪漫之作。90年代的名作为《教室别恋》。​

英格玛·伯格曼(1918-2007),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2007年7月30日在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释者。他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

英国一支1968年成立于伦敦现代摇滚乐队,作为之一具有代表性的多个流派的先驱,这支乐队存续于流行音乐的不同阶段,售出唱片超过5千万张,在超过40年的成员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拥有大批追随者。乐队的音乐融合了摇滚音乐的自有品牌,交响乐等经典结构。​

英国一支1969年成立于伦敦的神奇的艺术摇滚乐队,在组成当年便以传奇的首张专集《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 克里穆国王的宫殿》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几乎是随着乐队的启动便达到了至高的顶点。几经调整甚至一度解散的King Crimson至今仍然认真地进行着离奇的尝试。其音乐是冰冷睿智的,认真的听者决不会将它当作一种情调音乐或者消遣娱乐,隐藏在坚冷诡秘的音效后的常常是令人心惊的恐怖。​

挪威一支1970年代末期成立的朋克摇滚乐队,开始名字为 Wannskrækk,1985年改名为 DumDum Boys。​

鹤鸵(学名:Casuarius)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鸟类,为鹤鸵目鹤鸵科唯一的代表。它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和美洲鸵鸟一样,也都有三个脚趾。鹤鸵目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等地,有两科四种。因爪子如匕首能挖人内脏,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