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汉华章(60)(第4/5页)

灭秦之战、楚汉之争……汉初征讨的几十年时间内,岭南一地的农业在先进农具和农耕思想的带动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等到刘邦有时间扭头将矛头对准岭南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这边人困马乏,尸横遍野,逃亡者众,户籍所在人口不到实际人口的十之一二,而那边却是一派繁荣,个个膘肥体壮。

且赵佗本人是打仗的好手,双方几番试探后,只能采取一种相对和平的姿态对峙,一直到刘邦去世吕后掌朝,在此期间,汉人掘了赵佗祖先的坟墓,同时诛杀了其留在老地的族人,而最让赵佗愤怒的是,吕后对他们进行了经济制裁——禁止母畜、铜器、铁器入南越。

这一招无疑会直接冲击南越国的经济支柱——农业。

因为一直到很久以后,两广之地都是被默认为无铁矿的,而农业的发展,绝离不开铁矿。

封锁了母畜的进入,便是要渐渐削减南越国畜力的发展,吕后此举可谓釜底抽薪,极有远见。此举也使得当时已经自立为王的南越王赵佗忍无可忍,领兵突袭长沙国,破数县而返,并且自称为「帝」。

赵佗的挑衅之举立刻惹怒了吕后,吕后立即派大军并长沙王军南下。只不过因岭南天堑,两军对垒多年并无寸进。吕后去世后,汉军终是无奈退兵。

彼此以相对和平姿态保持来往。

之所以说是相对……

在后世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号墓墓主人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长沙国和南越国之间的山川地理图,包括墓主人的阅兵帛画。

三号墓墓主人根据合理猜测应当是辛追夫人早逝的儿子。

考虑到辛追夫人的丈夫是当时的长沙国丞相,她的儿子应当也是长沙国领兵之人。因为西汉的墓葬文化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放入墓葬,定然是墓主人生前常用之物,而三号墓下葬时间是文帝朝,也就是说一直到汉文帝时期,长沙国的上层人士依然在研究要如何攻打南越,以及预防为南越所攻打。

而这一切,就靠着插入了五岭以南的桂阳郡。

桂阳郡的领土划分就像是五根手指一样插入了南越国的地界之中,这块区域的存在当年帮助秦军打下了南越,现在自然也能帮助汉军打下南越国。

即便是在外交上一贯以温和著称的文帝,在面对赵佗要求重新划分地界,调整桂阳郡走势之时亦是断然驳回。

而到了景帝朝,七国之乱发生之后,刘启大刀阔斧,前任异姓王长沙王靖王吴著无子废国,刘启将自己的儿子刘发塞了进去拿下了长沙国,同时一并将长沙国和南越国之间相邻的武陵郡和桂阳郡完全收归中央。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彰显了每一代汉帝王的决心——夺回南越,实现一统。

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沙国和南越国之间的贸易一直小心翼翼地进行着——长沙王刘发出口汉地的粮种、书册等物给南越,南越则是出口瓜果蔬菜以及珍珠象牙等物到大汉。

南越国进口来的东西经济利益虽高,但是刘发总觉得特别不实用,因为那些瓜果蔬菜虽然好吃,但是根本运不出去,只能在长沙国内部消耗,没办法产生经济效益。珠宝象牙倒是能卖个好价格,但是其定位就决定了这是一个应者寥寥的生意。

而现在,他们发现了又有一样可以采购之物——甘蔗,最关键的是,如果这道生意能够做成,那么毫无疑问将大大拉动长沙国的经济生产能力。

而且最妙的是,制糖这件事并不占用长沙国农人的耕种空间和劳动力分配,完全可以作为第二产业补贴家用。

而且制作难度并不高,可以说家家户户只要有个锅子、有个挤压的工具就能做。

最最重要的是——硬质的糖块比起浆液可好运输多了。

中山国此前运送来的咸鸭蛋就是放在陶罐里头的,路途颠簸之中不可避免地破了几个坛子。好在鸭蛋毕竟是固体,护送的人发觉不妙了当下拿出来换了陶罐装也就成了,但是里头若是放的糖浆,一准就全撒完了。

如果糖块真的能够被造出……或许真的可以运到北地换取长沙国需要的物资,譬如石灰。

按照弟弟所说,如果用石灰、黏土、细沙搅和在一起夯实,就能制成极其坚硬的夯土层,其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可以用于治水修路。

后二者长沙国都不缺,但是石灰石长沙国没有被发现,即便有产量也不多,需要从周围的郡县采买,如此自然是一笔开销。

如果要将货物卖到北方,修路是必然的。

这点弟弟不和他说他也知道,只可惜长沙国北部的洞庭湖和一片由各种岛屿组成的云梦泽挡住了最便捷的道路。

如果想要开这条路,治水、引水是必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