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汉华章(24)(第5/5页)

围观人群立刻发出一阵喧哗,个子矮的纷纷垫脚,而个子高的亦是不得不借力给同行的家人,大家长们纷纷将小儿骑在脖子上向里张望。

“那便是刘胜殿下!”

“是国王殿下呀!”

“呀呀呀!”

此番看热闹的姿态全在夏安然的预料之中。明清之前,君民之间并无太大的阶级差异,见君不跪那是常事,围观君王也算不得大事。

故而,在他决意有此行之前,郅都和窦婴二人便有劝过他莫要将民众放入。

他二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那还是长安城的皇都之下的,城民都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中山国这一小地方的民众了。

但夏安然却坚持了。

理由极其简单,他为君,亦是父,子民是他的臣亦是子,子民教化不够为他之责,哪儿有嫌弃他们会将气氛烘托得不严肃便将人阻在外头的道理?

更何况,此举他本就是想要给民众们看的。

此时,少年步步前行,面上一片肃穆,如此慎重姿态,便是因为他手上所持之物。

自窦婴将将抵达中山国之后,夏安然便书写出了一册谢恩的奏书同他的想法,使人快马前往长安。

而长安那边的反应也快,他老爹似乎也觉得之前太小气了些,对于小儿子谈不上什么的要求也只是送过来了一个“准”字。

一并还捎来了一样东西,正是夏安然手中捧着的旗子。

这据说是他祖爷爷刘邦用过的军旗,是他父王特地找出来给儿子撑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