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2章 电影来了!(第3/4页)

“这个戏是我所有这些表演经历当中,最冷静的,”季铭想了个形容词:“整个片子即便是冲突也是很冷静的,但这种冷静,在我的表演感受中,它又不是平淡的,需要去调动情绪的饱满程度,去调动表演力度的输出,甚至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当我演完之后,我也会去思考,究竟这些情绪的张力,这些戏剧的张力,去了哪里?我觉得是去到了人物身上,去到角色和角色之间,变成了这部戏里的人,这部戏里的空气、雨露、阳光——我非常期待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些画面中的力量和感情,感受简单故事中的丰富和厚度。”

啧。

甭管是套话还是真心话,说出来这一段,就有不一般的格调了。

齐西也应和了季铭的讲法,她讲的具体一点:“……预告片里我们的一场戏,是在教室里拍的,当时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光线、明暗,其实等了很久。但是当我们进入剧情的时候,就发现,哦,果然要等,这样正好。你就觉得不仅仅是对面的季铭,而是所有这些东西,被我们的情绪侵染之后,都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故事的一部分了。所以这个故事简单,但是一点儿也不单薄,如果你去感受到的话。”

推介的很成功,至少对爱好文艺片的那一小拨人的推介很成功。

……

《流浪地球》和《遇仙降》的海报接连发布。

季铭粉丝顿时一级动员。

《地球》好吹,那个特写大脸,本身就很考究,吹功更牛逼一点的粉丝,也能从背影那一张里发掘一点深刻内涵来。《遇仙降》这部艺术片的海报就比较“艺术”,但好在有个预告片,可吹的素材更多。

也确实可吹。

季铭在《遇仙降》中展现出来的表演高级感,远胜于《地球》,那种不动声色间的脱胎换骨,那种平静无波下的强大展示,从预告片中都能展现出一鳞半爪。

“季铭终于有戏来了,我听这个名字快一年了,除了《药神》里那点儿火苗子,就没见过他正儿八经的作品。不管怎么样,我都得花个票钱去看一场,不然都对不住我花在他身上的流量。”

——“哈哈哈,+1。”

——“同意,重要的是这位好评甚多,而且不是粉丝式的,业内业外,还真有好多不相干的人夸他。眼见为实,得去看看。”

“《流浪地球》的感觉还不错,挺有质感的——国产科幻就死在质感上。《遇仙降》有《嘉年华》的文晏,还有季铭,估计是不会差的,但是应该也就是个主打民族风情的,水准之上的艺术片吧,那个调调能想出来,到时候再看看口碑。”

知名影评人“黑暗爱德华”也发了评价:“《遇仙降》我倒觉得还真不是想象中那个调调,反而有点吕克·贝松《碧海蓝天》中那种意味,演绎不同,但是有很多相似,然后也会让我想到候孝賢的美学,平常又不寻常,美而不俗——当然以文晏的能力,比肩两位宗师人物,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如果说有那么六分功力,就很可观了,足堪为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讨论的非常多,好的坏的都有。

最后讨论着讨论着,不知道是谁开始的,就聚焦到了季铭的寸头上,但转发最多是一个季铭的路人粉吧。

“话说,季铭在《地球》和《遇仙降》里面,都是寸头造型啊。之前他在纽约时装周的寸头造型,也是备受好评——图一是《地球》的寸头,图二到图四都是《遇仙降》预告片里截出来的,其余四张是时装周的照片。我就觉得好特别啊,感觉不像是一个人,这么相似的造型,又都是季铭,但一眼看过去,真的会觉得是不同的人,气质完全不一样。这可能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啊啊啊,为什么不把九宫格填满,逼死强迫症。”

——“我故意的。”

“真的是哎,牛皮。”

粉丝和路人的简单吹捧,或者嘲讽之后,开始被转出圈。

一位挺喜欢在微博发言的制片人说:“当然季铭的表现力是很强,不同的气质都表现的到位。但是能让大家觉得不是同一个人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他尽量减少曝光这个策略的回报来了,虽然他常上热搜,但其实能看到季铭样子的机会并不多的,都是一些老图,或者什么活动图。除了早期,他基本上没上过什么综艺节目,平常的曝光也基本都是尽量路人,挡着脸,穿着普通的运动服,甚至不修边幅,素颜,戴黑框眼镜等等吧。这样大家对他还是有很大新鲜感的,否则你天天换着花样在观众面前晃,你就是去整容别人也认得出来。”

“所以程老师,这就是演员和明星的区别?”

——“可以这么说吧。”

“他本来出道的时间就不长,有新鲜感不是很正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