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玉霖(1)(第2/3页)

“一会儿还有事。”杨昭淡淡地搁下一句,却不再继续,回头和旁边的人说话。

菡玉已有半年未听他和颜悦色地对自己说过一句话,要么冷漠如冰,要么疾言厉色,这般平平淡淡的语调已极是不易。她站在廊下,等候他再下指示。

陈希烈最后才出殿,看见菡玉谑道:“一场雨竟让少卿反复受阻。方才没能做得人情,我这把伞就借给少卿用罢。”说着从一旁内侍手中接过自己的伞,递给菡玉。

杨昭听见动静,转过头来看她。菡玉也去看他,两人视线又撞到一处。

陈希烈立刻笑道:“看来我又多事了,少卿哪里用得着我的伞。”

这时百官已走得差不多了,杨昭交待完下属,走出大殿对菡玉说了声:“走吧,跟着来。”又对陈希烈欠了欠身,伸出一手:“少师请。”

陈希烈看了一眼菡玉,话到嘴边忍住没说出来,堆起笑脸侧身相让:“还是右相先。”

杨昭也不和这失势的手下败将多客套,举步沿着太极殿的廊檐向两仪殿走去,陈希烈和菡玉紧随其后。

皇帝正在两仪殿内休息,除杨昭、陈希烈外,还有礼部尚书、太常卿、中书门下侍郎、谏议大夫等人在列。

菡玉看这阵势便知道要做什么了。宰相退位时荐举新秀后继是不成文的规矩,陈希烈告老罢相,不管他的话有没有分量,还是要听一听他的意见。其他几人则是朝中有名望的老臣,一起商议决定新相人选。

只有菡玉年纪最轻、官阶最低,出现在这里显得格外突兀。她能感觉到众人似是无意却又隐含探究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绕过,只顾低着头站在角落里。

皇帝先褒扬一番陈希烈在位的功绩,赏赐了他些财帛珍宝,才说:“如今正逢多事之秋,朕实在不能少了左相这条得力臂膀啊。卿为相八载阅人无数,可知哪有合适的人选,能来为朕分忧、为右相分劳呀?”

陈希烈拜道:“臣老眼昏花,连家里的几个仆人都经常弄错,哪里还能为陛下引荐能人呢?这新相的人选,臣斗胆请陛下圣裁。”

皇帝道:“朕倒是想到一个人,可接替卿之重任。”

陈希烈问:“不知陛下属意何人?能得陛下青眼赏识,此人必有过人之处。”

皇帝道:“是兵部侍郎、御史中丞吉温。”

陈希烈心里咯噔一下,不由侧过脸瞥了一眼杨昭。杨昭与吉温不和众所周知,两人还曾多次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他这次辞位就是不想再惹麻烦,这个烫手山芋他可不会接。

皇帝问:“吉温年富力强精敏强干,在任政绩斐然,正是右相的得力助手,卿以为如何?”

陈希烈把这皮球又踢了出去:“既是要为右相分劳,不知右相对吉侍郎如何作评?”

杨昭半晌不答,引得众人都把眼光投向他,方才转过身,对瑟缩在角落里的菡玉慢吞吞地问道:“吉少卿,你觉得呢?”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皇帝问陈希烈的意见,陈希烈踢给杨昭,杨昭竟然丢给一个手无实权的吏部郎中,左相人选难道要由这专管批假条的五品郎中来决定不成?

原来他故意要她来就是为了这个。菡玉此时心里却是通彻透亮的,略一思索,立刻回禀道:“自古以来宰相皆以德度处世,无德不足以立事,更不得服人。吉侍郎虽才干过人,先前却有苛酷之名。陛下初次召见他时就说过‘此乃一不良人,不可用也’。是以微臣觉得,吉侍郎对朝廷之功可褒可奖,却不可使之为相。”

当初吉温在新丰县任县丞,因太子文学薛嶷的推荐而得以面圣,可惜皇帝对他印象不佳,对薛嶷说:“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当时杨昭还未入京,听她说起这事,不由想到那时她还是吉温妾室,夫妇浓情蜜意,连皇帝的批评吉温都告诉她了,心中不快闭口不言。其他人见他面色不豫,拿捏不准,也都不说话。

皇帝笑道:“这都是开元时的事了罢,朕都不记得了,卿竟然知道。”

菡玉道:“陛下金口玉言,既然说过吉侍郎是不良人,断没有再加他为相之理。否则即使吉侍郎当上宰相也难以服众,又如何为陛下定国安邦呢?”

皇帝道:“当年吉温年轻气盛急功近利,朕才下此断言。如今已过了十几年,事易时移,他也早不是当初那般性情了。”

菡玉听着这句感慨,心思一打岔,话头就被杨昭抢过去了:“吉侍郎纵然表现不凡令陛下改观,但朝中众臣都还记得当初‘罗钳吉网’的苛酷之状,人人闻之色变。吉少卿言之有理,无德者不可为相,臣附议。”

他一表态,其他人也纷纷附议。皇帝未料到吉温如此不得人心,无奈之下只得转而问道:“那以卿之见,还有谁比吉温更适合这左相之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