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多样性和个性化(第2/2页)

最起码……

安德森的父亲,也就是电影开篇买儿童套餐的中年男人从来没有发现过,每天都在播放《Say Hello To The World》的安德森,其实并不喜欢Hello乐队!

不过,看到主角安德森居然不喜欢Hello乐队的时候,电影院中的个别萨米的影迷们又忍不住笑了。

因为他们知道得清清楚楚,正是萨米用一部电影《对世界说你好》帮Hello乐队打出了名气,间接帮他们一步步成为了世界顶尖乐队。结果,这一次他在这部电影中,却偏偏总拿Hello乐队各种开涮,开头就是听着乐队代表励志歌杀老鼠;到了现在,又出现了主角其实很讨厌Hello乐队的情节;而更巧合的是,这位主角的演员,恰恰还是之前扮演Hello乐队主唱的演员……

这么一串场,在知情的影迷们看来,实在是有点儿好笑。

但实际上,电影中的这一幕并不好笑。

汉森教授误以为学生暗恋自己,平时不免格外注意这名学生。

所以,当他发现,安德森在听Hello乐队的歌时,总是下意识地攥紧拳头,还会露出一抹不易被人察觉的烦躁表情,立刻就意识到了什么。他于是不禁走过去,关掉了正播放《Say Hello To The World》的唱片机,同时,面露疑惑:“为什么不喜欢还要听?”

在音乐被按停的那一刻,安德森攥紧的手果然慢慢地松开了。

他呆呆望着汉森教授,照旧是没什么表情的脸,可回答起问题时,却异常地诚实:“因为‘我们都喜欢听,除了你’。我虽然不是那么想做‘我们’,可也不想做‘你’。”

这有点儿拗口的话,让汉森教授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脸上的那抹忧郁神色更加浓重,望着学生的表情也变得很复杂。

电影院里同样安静了下来。

因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遇到。

是和周围人保持一致,对不喜欢的东西也装出喜欢的样子?

还是坚持自己的观念,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孤立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而没有人喜欢被孤立的生活。

汉森教授在网络上写博客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这件事。

他写道:[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安慰他、告诉他,没必要强迫自己迎合大众的喜好,这个世界和社会理应是包容、美好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也是值得倡导和赞扬的,不管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都将是属于你的自由,无人可以插手和管制。但最终,我什么也没说。]

——但最终,我什么也没说。

电影院的屏幕上放大了这一行字,使得观众们有些不解地望着这一幕,他们心中可能同时浮现出了相同的疑惑:“为什么不说?”

而接下来的情节,依然是汉森教授和安德森之间的接触。

但在接触的过程中,汉森教授的一些经历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出生在一个民风保守的小镇,早年非常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整个家的骄傲。

但在前几年,却不幸被人发现了喜欢同性,开始在生活中处处被人排挤,街坊邻居纷纷像是在看什么脏东西,父亲大发雷霆,却将儿子不正常的性向问题归咎于母亲早年没有好好教导,为此,他可怜的妈妈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一副绝望的样子。

为此,汉森教授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他离开了闭塞的小镇,背井离乡地来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但父母的不谅解,显然是汉森教授最为痛苦的事情。

他时常给家里写信,但从未收到过回信。

直到有一天,汉森教授生病了。

也许是生病的缘故,也许是近一段时间实在是太失望,他写了这样一封简短的信:[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您曾经优秀、聪明、温柔的儿子,您最爱的儿子,一直一直都不快乐。]

这一次,他终于收到了母亲的回信:

[你的不快乐全部来源于你不正当、不正常、不道德的喜好,如果你能改好,那一切都会变好,光明也会重新来临。]

汉森教授更加失望,病情加重。

这时,电影的背景音乐瞬间变得诡异、凄厉起来。

屏幕中,安德森袖子里藏着小刀,打着探病的旗号,来到了教授家门口。

他按下门铃,脸上是硬装出来的微笑,活跃大脑中的景象却是——汉森教授被杀死在病床上,大片、大片涌出的血液将白色床单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