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但人生这么漫长(第3/5页)

于是,他们重新找公司,想要结算之前的收益。

但太晚了。

财务部门依然会笑呵呵地拿出账本,以及一堆报账单,认真给他们计算一番收益和支出,一笔笔的账目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算到最后……

乐队所有人都会愕然地发现,这么多年,公司非但早就不欠他们的钱了,反过来,他们可能还倒欠了公司一大笔钱!

公司这时候往往会宽宏大量地表示:看在以往共事的份上,欠的钱就不追究了!

乐队成员们全都陷入古怪的沉默之中……

钱都花在哪里了?

对于绝大多数不擅经济的音乐人来说,这将会演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

如果说上述乐队虽然倒霉,可好歹在红火的时候,还享受过‘有求必应,众星捧月’的美好生活,那Hello乐队就属于更惨的一个级别——钱被坑光,一天都没享受过。

这四个人实在太老实也太好欺负了!

他们虽然会奇装异服、发型古怪,他们虽然唱着又重又有力又特别闹腾和吵杂的重金属摇滚,他们虽然在舞台上可以做出种种夸张动作去取悦乃至引爆全场观众……

但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是连被神经病老太太指着鼻子,拽着长卷发,破口大骂‘不是正经人’,都只能尴尬笑笑,努力把头发拽回来,却从不反驳的老实人。

唱片公司用以前对付其它音乐人的法子来对付他们。

可由于那次巡演的经历,他们根本不敢乱要东西,整整两年里,这四个人除了领取基本生活费外,居然什么都没要过。

可没要过也没用。

有些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摆出一堆证据出来,不是你做的,也是你做的。

一张唱片之后,乐队很快再次归于沉寂。

有律师想帮他们打官司,但四个人却连律师费都付不起。

而且,他们是那种被稍微绕上几句就彻底懵圈的本分人。

唱片公司胡搅蛮缠地说‘这就是你们喝的酒,两年前,你们喝了一瓶酒,这酒巨贵,账单没错’。

聪明人往往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坚决不承认‘我没喝过,你们胡说,你们瞎编滥造’。

而老实人会傻乎乎地回想‘我们喝过吗’?然后,努力寻找两年前没喝过的证据。

那肯定是找不到的。

等再被人说上几句后,他们就好像隐约觉得‘莫非我真喝过’?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他们到底喝没喝过酒吗?

问题的关键明明在于唱片公司不付版权费啊!

可这四个老实巴交的傻子就是想不清楚,完全被带歪了思路。

在接下来的剧情中,他们甚至反复提到那瓶薛定谔的酒,口头禅也变成了:‘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

吃午饭的时候——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如果喝过,我到底为什么要喝比一顿午饭还要贵的酒?

工作的时候——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如果喝过,我到底为什么要喝比我一个月工资还要贵的酒?

唱歌的时候——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如果喝过,我到底为什么要喝……算了,我先唱歌。

见歌迷的时候——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但我决定戒酒了。

一幕幕的画面从屏幕上闪过。

每当四个人……很可能是第五、六次,荒诞又有点儿可怜巴巴地重复那句‘我真不记得喝没喝过那瓶酒了’时,底下的观众就忍不住地笑出了声。

更糟的是,乐队开始内讧。

不是只有那些红了的乐队会因为分赃不匀,不是,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公而闹矛盾。

穷乐队往往也有穷乐队的苦恼。

他们闹起内讧来,乒乒乓乓的撕逼程度,绝不下于那些当红的乐队。

在某天排练时,吉他手乔恩突然发表了一番看似冷静和理智的话语。

他认为,大家现在已经做了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这么多年依然不成功,大概是命中注定要失败。所以,还不如把大好时光和精力拿去做点儿别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吊死在摇滚乐队这一棵树上,解散算了。

主唱柯林不敢置信地望着他,冲动地上去给了他一拳!

但吉他手乔恩自然不甘挨打,立刻予以还击。

两个人在屋子里大打出手,彻底地撕破脸。

他们互相指责。

柯林控诉‘乔恩自私自利,只想自己过得好,却要抛弃大家’;

乔恩更狠一点儿,仇恨地大喊‘这都是谁害得’,他开始有理有据地历数乐队那些倒霉经历,指责‘柯林作为领导者,根本不够格……那些合同,那些被骗的一次次经历,那些本不应该做错的选择,都是柯林做出的决定’。

柯林极度震惊地听着这些指责。

然后,他根本没办法反驳,崩溃地大哭了出来:“可我能怎么办啊?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遇到事,还能来问我怎么办?我又问谁?我他妈也是个普通人,哥们!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可最后……最后就是噩梦!我只是想好好唱个歌,我只是个会唱歌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