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信函(第2/2页)

他自寒山寺回府之后,终于对那夜发生的事回过味来。忽略掉心中那点不自知的甜意,心中既忐忑又烦闷。

谢璋还未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便只听得一个低沉带笑的声音自假山后传来:“伤口疼?有多疼?”

谢璋:“……”

宋徽不明所以,转过身看向来人,却在那人身侧看见了目光正炯炯的陆舟。

宋徽:“……”

而后四人在院内一方圆桌前坐下,面面相觑,两两无言。

陆舟的视线自始至终都意味深长地停在宋徽身上,而后者明显既抗拒又无奈,只将酒樽紧紧地捏在手中,骨节都瞅得分明。

而景行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院内精巧的布置与一折又一折的叠景之上,对谢璋故意的避而不见闭口不谈。再观谢璋,既被识破,便索性一齐跟着装聋作哑。

唯有不知在哪里撒欢够了了黄坚强,摇着尾巴迈着欢快的步伐,“噌”的一声跳上了景行的双膝之上。

谢璋暗自腹诽:……死狗,你是吃谁家饭长大的?

景行被吸引回注意力,兀自摸上黄坚强的皮毛,起了话头:“承湛,近日谢大人仍在大理寺操劳?”

谢璋一愣:“对。”

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反是涉及政务的案子,统统呈至大理寺卿的案前,以至于近日谢璋已经很久没有和谢澄共桌吃过一次饭了。

可景行问这个做什么?

在谢璋疑惑时,景行一面双指捻着黄坚强的耳朵,一面淡淡道:“我近日得知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位于大渝东南方向的邺城,是一个农耕发达的城市,百姓们虽说不是多富裕,但在其州府的治理下,倒也活得自在。可大约三年前,当时在位的州府悄然卸任,后有另一个姓杜的人接任。

这个姓杜的新州府,在刚上任时还勤勤恳恳,可时日一长,本性便逐渐暴露出来。邺城民风淳朴,杜州府便借着官职的便利,以利断案,两家的官司,哪一方的银两出的多,哪一方就是正义。也不知是否身后有人,三年来判了无数的冤假错案,竟一次也没被查处。

便是偶有纰漏,也很快被天衣无缝地敷衍过去。

百姓们最初百般容忍,可那杜州府却日益猖狂,逐步发展成一个奸邪的贪官,靠着剥削平民,赚得盆钵满盈。

终于有一日,一个叫王舒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举报杜州府的信,费尽千辛万苦,在近日递到了新任的吏部尚书钟悦的手上。

照钟悦那个刚正不阿的性子,怕是早就雷霆震怒,报予慕容燕了。

陆舟:“我近日也听见了些风声,皇上大约也是知道的,可他为何秘而不宣?”

景行淡淡瞥了陆舟一眼,后者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说了一句蠢话。

夏履死后,朝中势力分锯更散。一来慕容燕可以趁此机会,揪出那些暗涌中的谋私者;二来,也可以重整自己手中握着的势力。况且,无论怎样,地方官员被百姓举报,也是一件丑闻。

谢璋皱眉问道:“王舒怎么可能将那举报函送到钟悦手上的?”

民与官之前的距离犹如天堑,若没有金钱交易,王舒能见朝廷命官一面简直是难如登天。

景行说:“没可能。因为王舒见到的并非是钟悦,而是吏部的一个文将这封举报函递到钟悦手上的。”

“那关我爹何事?”

宋徽听罢,却陡然想到什么,浑身一怔。

只听得景行波澜不惊的声音说道:“因为钟悦本欲见王舒一面,可还没见着,王舒就暴毙在临安街头,陈尸众人的眼皮之下。”

那就是了,莫名死于天子脚下,定会引起大规模的恐慌。大理寺迫于压力,也会将此命案归收。

可谢璋对此事竟全然不知,谢澄也并未在他面前提过只言片语。

只听得陆舟似笑非笑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叹道:“只是那王舒实在可怜,背井为乡,却落得个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