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其实,如果有时间的话,他真的很想问问大哥和三郎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也有些惋惜他这次出来没有带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然倒是可以暗中接济一下大哥他们,只可惜母妃对大哥向来十分厌恶,他若是找母妃要银子去接济大哥,说不定还要连累大哥被骂,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哥他们的落脚之地,而且商秋芦对这里也很熟悉,等回到王府之后,大不了找机会偷偷弄些值钱的东西出来,托商秋芦找人带给大哥好了。

豫亲王府的人离开之后,鱼街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嘈杂和喧嚣,不过,和往日有些不一样的是,白家食铺的生意倒是比从前更好了,不但早市热闹,午膳的时候也经常爆满。

原因就是有传言说豫亲王微服私访的时候专程去了白家食铺吃那里的特色小吃,还亲口夸赞白家厨子的手艺和皇宫里的御厨也有得一拼。

这下子,白家食铺算是彻底火了!

要知道,豫亲王在整个王朝,除了是人尽皆知的战神之外,还是当仁不让的美食博主,一条只认美食不认人的舌头,尝遍了大江南北各地的美食,连他老人家都亲口夸赞,那白家食铺的新菜式定然是极好的!

白春笙早就猜到会是这样,实际上,连这些传言都是他特意找人传出去的,食铺的当季新菜也早就开始写在了菜单上,被豫亲王亲口夸赞过的蒜蓉开背虾,每日午间限量一百份,一份半斤虾,要卖到一百个铜板,蒜蓉蒸贝,根据贝类价格的不同,以半斤为量,一份从三十个铜板到一百个铜板不等,其他蒜蓉蒸蔬菜就便宜许多,一份蒜蓉蒸茄子才十个铜板,小虾蒜蓉蒸白菜十五个铜板,寻常人家听到这个价钱自然咋舌,兜里有钱的,却是宁可少喝一瓶酒,也要来尝尝豫亲王他老人家也夸赞过的美食,说出去也是极有面子的。

现在手头有银子了,白春笙就在琢磨着买地的事情了,现在食铺用的这块地,毕竟不是自己的,而且当初简单搭起来的窝棚也实在是简陋,现在还好,等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只怕坐在里面吃饭就难受了。

再过一个月便是洪水季节休渔的时候了,他想趁着这段时间码头用人不多,人手充足,赶紧买下地,将作坊和食铺都建造起来,至于他自己住的房子,倒是可以稍微延后一些。

本地的县令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白春笙要买地另造食铺,亲自唤来属下,拿了本县几块镇上的空地让白春笙挑选,价格也比从中人手里买便宜许多。

这县令也是个妙人,豫亲王府的小世子在行宫走失,还发了巨额悬赏令,王爷和王妃又亲自来他们这小地方接孩子,还给了白家食铺掌柜的一大笔的赏赐,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十有八九,这白掌柜便是救了小世子的恩人啊!

这真是运气到了拦都拦不住!竟然抱上了豫亲王府的大腿!救了小世子,那是多大的功劳!县令大人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心里暗自庆幸一直没有和这位结下什么仇怨,这会儿倒是宁可和他交好,万一哪天王爷和小世子再来呢?

白春笙没想到自己不过救下了一只小猫崽子,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不过,既然是拿钱买的,不是别人送的,那白春笙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当下便认真挑选了两块地,一块就在码头附近,比他现在这个地方更靠近码头,约莫两亩地大小的一块地,稍微有些坡度,不过对白春笙来说却不算什么。

他已经想过了,斜坡那个位置干脆再挖深一些,搞一个半地下室出来,下面打桩,造一个类似吊脚楼的食铺,地下室里面便可以抹上泥灰,下面垫上砖石,正好拿来存放一些酱料之类的。倒是免得他们到时候卖辣椒酱和泡菜的时候,还要另外找地方做仓库。

上面他打算盖个两层楼出来,下面一层可以做成现在这样,类似后世的快餐店的模式,上面便可以做几个包厢出来,码头这边也时常有些贵客过来,以前是没办法,只能委屈这些人在大堂挤一挤,有了包厢,倒是可以多赚一笔包厢的银子了。

不过,此地建造房屋到底是个什么价格,他还没有打听好,也没有贸然去请工匠,私心里,他还是想等王鲲风回来之后,让他帮忙找些熟悉的靠谱的工匠,毕竟是准备用心经营的食铺,他是打算靠着这门生意养老的,自然不肯仓促决定。

至于作坊那边,他最后选定的却是鱼街靠近街尾,几乎快要出了城的一处宽敞地带,这里靠近一处水源,地势也合适,光照也好,最关键的是清水河也流经这里,可以在此处设立一个小码头,今后若是从外地大批量采买食材的话,便可以直接在此处卸货,不需要经过码头,再雇车子多花一笔运输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