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3页)

三,确定两个湖旁边的地道是相通的之后,在孙抗战的指导下,利用凸面镜、平面镜做出镜面光源,使地道白天能够正常视物;然后席泰平根据不同区域的温度、湿度区别,将不同地段的洞区分开,挂上将来要种什么类型蘑菇的牌子;这之后,表兄弟两个拉上大哥,再带着一批关系好的年轻人,在地洞里头搭起了好些种蘑菇专用的架子。

而且,说到种蘑菇,席泰平还根据境灵提供的那些资料,将平面铺土种植的方式,改良成挂袋种植。

席宝之前以为这个年代搞不到塑料袋,实际上是能够买到的,国内产量很低,并不太好销出去,如果这边长期订货,人家工厂肯定乐意供货。席泰平跟他爸确认过,能够买到塑料膜。

这样一来,用塑料膜装着配置好的基质土,挂在或铺在专用架子上,能比之前的平面铺土种植,少占用更多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的面积,用塑料包的法子种蘑菇,产量会更高。

而且,塑料包即使被污染了,也不会一下子导致整体被污染,只用丢掉坏掉的那一包就行,管理上轻松很多。

这次要推广种植的菌种,都是出自席宝空间的。席泰平经过实验后,每种类型只挑了一种培育,基本上都选了生长期更短的那种。

地下没有充足太阳光,但席宝空间出来的大部分品种,只要是可长成无色的,都能适应无光、低光线成长,只需要在初期晒晒太阳,确认菌丝长成子实体了,就能转移到地下。

目前,席泰平已经确定地下种植的,有金针菇、草菇、平菇、猴头菇、鸡腿菇、变异白色版的环球盖菇。

至于银耳、木耳还有香菇,就得在地面上搭棚种植了。

这次好些老房子塌了,刚好多出许多砖瓦来,作为书记的席洪波发了话,干脆把那些砖瓦利用上,在村里空地上建了三个类似未来厂房的那种大的平房,分别用来种银耳、木耳、香菇。

日子热火朝天地过着,地下温度冬暖夏凉,恒定的很,很快就给了西岐村一个大惊喜。

第一批菌种是在二月底到三月初移到地下的,即使这第一批因为时间赶得急,培养的量并不多,那么长的地道,堪堪只被利用了靠近两边出口的地方。

靠近出口的两头,差不多都是用了三百米,这段距离里,大大小小的洞口共三十多个。

即使就种了这么些,等到六月初的时候,负责管理地下种植场的席泰平,还是被那凶猛的产量给惊喜到了。

“真是大丰收啊!”其他在地下干活的人,也是喜得要落泪,“菇子卖的可不便宜,咱公社又要大赚一笔了!”

“泰平,接下来是要怎么做?”因为在明面上,是席泰平想出了地下种蘑菇的法子,所以,关于菇子的事情,大家有什么都会先问他。

席泰平抚过一株洁白的、“毛绒绒”的猴头菇,“咱这产量太高了,若是卖新鲜的,供销社一口气不一定吃得下。而且,品质这么好的菇子,要是放坏了多可惜……这样吧,咱给摘下来做初步处理。”

“怎么处理?”

“就是简单的初步处理,”席泰平笑了,“洗干净、晒干了,变成菇子干就成。”

“就这样啊,那我们都能弄。”有人直接去拿了干净筐子来,“今儿就开始摘?”

“都长成了,摘吧摘吧,”席泰平笑着说,“你们先忙活,我先去跟我爷爷说一声,另外还得赶在夏收前,搭个新的大棚屋。”

有个大妈一边利索地摘着这个洞里的猴头菇,一边好奇地问:“怎地又要搭那种大房子?书记不是说,香菇、银耳、木耳各占用一个大房子就行了吗?”

“不是搞这些,”席泰平顺手摸了两个洁白的猴头菇揣着,“我想出新的种玉米的法子了,可以不再怕山玉米伤土质,今年夏种就得批量试试看。这个菇子,我偷两个回去吃啊。”

“哈哈,你拿吧拿吧,这大部分都是你的功劳,也该你先尝尝鲜的。”问话的大妈笑的直抖,默认了席泰平这幼稚的行为,旁边其他人听见了,也都是会心一笑,并不阻止席泰平。

他们更在意另一件事,“泰平,你真的想出办法来,可以一直种那个山玉米了?”

西岐村在席宝出生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怎么饿肚子了,近一年多,还有额外的盈余,让大家都长起了一声肉。不再缺少食物,却丝毫不影响农民们对粮食的热情。

“那个山玉米哦,要是不伤土,简直就是神仙赐的粮食,我就没见过比山玉米还好的作物。”

“是啊,就算我们受不了一直拿玉米当主食,但这玩意那么高产,要是逢到什么灾年,那可就是救命的粮了。”

席泰平听着这些长辈们叽叽喳喳的,等他们都发表了意见,才笑嘻嘻地做了个鬼脸,“我确实是想出新法子种玉米了,但这个法子有点耗钱呢。先不与你们说,反正等确定要做这件事了,我爷爷会开大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