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8页)

[140] 玛茨奈尔·伊伦娜(?—1986),马洛伊的妻子,1923年结婚,直到去世都与马洛伊相伴。

[141] 奥迪·安德烈(1877—1919),匈牙利大诗人。

[142] 奥维德(公元前43—17/18?),古罗马诗人。

[143] 塔西佗(55—117),罗马帝国执政官、雄辩家、元老院元老、历史学家。

[144] 法国西北部城市,坐落在卢瓦尔河下游北岸。

[145] 考绍市是马洛伊的家乡,历史上为匈牙利王国领土,一战后被划给捷克斯洛伐克。现为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按斯洛伐克语翻译为“科希策”。

[146] “冯”(von)一般出现在名字中,加在德国或奥地利姓氏前,多半只有贵族才有,表明这个人或其祖先是有封地的贵族。

[147] 历史上的地名,原属于匈牙利王国,现在斯洛伐克境内。

[148] 1916年,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报学研究院,1926年成立了报学专业(即新闻学专业)。

[149] 莱万特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的一个区。

[150]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号称欧洲“第六帝国”,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是国际金融之父。

[151] 法国洛林地区的首府。

[152] 阿尔萨斯是法国东部的一个地区。

[153] 露露,意为“地妖”,是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弗兰克·韦德金德(1864—1918)代表剧作《大地之灵》、《潘多拉之匣》中的女主人公。作品描写一个年轻舞女的人生故事。

[154] 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相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

[155] 阿尔伯特·艾林斯坦(1886—1950),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德国表现主义诗人。

[156] 艾尔莎·拉斯凯尔—舒尔勒(1869—1945),德籍犹太裔女诗人、画家,是20世纪初柏林现代派的活跃成员,与表现主义诗人们关系密切。

[157] 欧托卡尔·布列兹纳(1868—1929),捷克象征主义诗人。

[158] 奥古斯特·斯特拉姆(1874—1915),德国诗人、剧作家,第一位表现主义者。

[159] 弗朗兹·维克托·威尔费尔(1890—1945),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160] 戈特弗里德·贝恩(1886—1956),德国诗人,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马洛伊曾于1921年翻译过他题为《D列车》的诗歌。

[161] 西奥多·道布莱尔(1876—1934),奥匈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德语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

[162] 勒内·希克利(1883—1940),散文家、翻译家,出生在德国,二战时流亡到法国,既用德语写作,也用法语写作。

[163]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德国小说家、散文家、医生。

[164] 古希腊神话中月神戴安娜心爱的美貌牧童。

[165] 彭巴斯草原位于阿根廷中部,约七十六万平方公里,沃野无边,适合放牧。

[166] 布罗克豪斯公司是德国一家大出版商,出版著名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其小条目主义的独特风格对许多国家百科全书的编辑和出版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167] 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鲁尔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168] 指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1815—1898),被称为“铁血首相”,在法国—普鲁士战争后的德国统一中扮演重要角色。

[169] 汉斯·雷曼(1889—1969),德国讽刺作家、小说家、戏剧家。

[170] 马克斯·科林格(1857—1920),德国画家、雕塑家。

[171] 这里指枢密院顾问官。在魏玛共和国以前,这是德国宫廷中的最高头衔,相当于国务参事。

[172] 瓦尔特·格茨(1867—1958),德国哲学家。

[173] 汉斯·弗莱耶尔(1887—1969),德国哲学家,历史主义和生活哲学代表人物。

[174] 伊松佐河位于意大利境内东部,一战期间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战役。

[175]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反民主政治作家。

[176] 德国西部城市,鲁尔地区的工矿业中心。

[177] 斯巴达克同盟是1916年成立的德国激进社会主义组织,1918年改称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发动起义,经过一周巷战,遭到德国政府军镇压。

[178] “苏格兰场”是英国人对伦敦警察厅总部所在地的一个转喻式称呼。

[179] 德国中西部城市,西距莱茵河十九公里,北离法兰克福二十七公里。

[180] 古斯塔夫·兰道尔(1870—1919),德国哲学家,安那祺主义的理论家,政治家,翻译家。1919年5月2日被杀害。

[181] 施瓦宾格是慕尼黑的北部区域,著名的波希米亚街区,有许多酒吧、咖啡馆、餐馆和夜总会,“英国公园”也坐落在那里。

[182] 这里指邀请歌德去魏玛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