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页)

下雪了,犯人们冒着雪打碎岩石、放倒巨树继续干活。也发生过逃跑事件,但大地上银霜遍地,没有像样的食物,在山里迷路后气息奄奄地回来是常有的事。有的逃犯被击毙或被残酷地杀死。

12月27日,犯人们到达积雪覆盖的天盐、北见两町的边界,筑路工程结束了。犯人们的牺牲巨大,狱外劳务者一千一百一十五人中有九百一十四人疾病缠身,一百八十六人死亡,几乎是全军覆没。

此后网走分监临时关闭,靠着取消钏路分监、收押从钏路分监转来的犯人才得以重新开张。

1903年宣布监狱官制,改称网走监狱,接着1922年由于官制改革,成为网走刑务所。

网走刑务所依然保留着当初设立分监时靠农耕保证自给自足的政策,作为刑务所拥有农场而成为一个特例。国有土地不断得到开发,耕地得到扩大,在专家的指导下收获以大米、小麦为主的谷类、蔬菜类,甚至还饲养了耕马和乳牛。

随着刑务所越来越盈实,网走村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创设分监十一年后的1902年,人口很快超过四千人并实行町制(7)。配备了港口设施,进出定期航线的船只,渔业、工商业也繁荣起来。随着道路的整修,还推动了铁路建设。1931年,与钏路之间的钏网线全线通车,网走町与周边的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在1941年12月8日宣布向美、英、荷宣战时,已经成为人口三万的大型集居地。

战时,网走刑务所的规模已经很大,在四万坪的用地上设立了监舍、工厂等,拥有网走湖畔农场、北山农场、二见冈农场、住吉农场等大型农场,还拥有广阔的牧场、山林。饲养绵羊、乳牛、马匹、兔子,还加工西服、黄油、靴子等,从山林里砍伐出来的木材除用作燃料外,还用于制造家具、弹药箱等。

为了弥补战时劳力不足,网走刑务所派遣犯人参加狱外劳务,去海军的美幌机场备置工地干活,同时也去军事设施工地劳动。

农场里建起称为“投宿点”的监舍,架设了岗楼。犯人们从早晨干到太阳下山,看守部长骑着马巡视,看守负责监管犯人。看守部长佩带小手枪,骑马时手持卡宾枪,看守们则佩带大型手枪。

町上的居民都看到犯人们早晨列队离开刑务所去劳动、傍晚回刑务所。犯人们从刑务所后门一出来,便由看守陪同着朝狱外劳务所走去。他们既有集体一起去农场的,也有急急赶往面临鄂霍次克海的海军警备道路拓宽工地的。

即使雨雪天也照常干活。傍晚回到刑务所,晚饭后在狱内工厂制造部队委托的产品直到9点。同时,在网走站经常有头戴草笠、戴着手铐、腰上绑着法绳的成群犯人下车。他们是去女满别正在建设的海军机场从事劳务的,在看守的陪伴下穿过街道,朝女满别走去。

身穿浅黄色囚衣的犯人群体在居民的眼睛里,成了町上的一道风景。大正时代用刑务所附属的工厂里烧制的砖垒起的大门,高十五尺、四周达六百间长的围墙象征着町的性格,表示町与刑务所同在。

战事打响后,町的气氛很沉闷。以前是把入伍、出征的男人们热热闹闹地送到车站,如今因防谍措施而被禁止,只允许少量的家人送行,冷冷清清地目送着他们坐列车离去。

威胁居民的是粮食,尤其是大米,依靠北海道官署从日本本州、朝鲜或中国台湾运来填补消费量的缺口,但运输很困难,常常会中断。北海道靠推进农业改良政策努力确保主食。但1940年农作物发生病害,1941年因低温灾害和水灾,歉收严重。北海道官署于1940年7月将大米配给设为赊销制,规定成年人每天的配给量为二合三勺。网走町也实施这个制度,但连配给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只能分配四成小麦,其他为土豆、大豆、荞麦、淀粉等。渔获量也因壮年渔民入伍,加上船只的燃料实行配给制导致出渔次数受到限制而锐减,给町民的配给量聊胜于无。

在粮食奇缺的同时,令居民感到不安的是燃料。柴火不够用,开始用煤炭。煤炭在战事打响后优先供应军需工厂,减少对普通家庭的配给量,居民被置于冬天的寒冷中。

北海道没有纺织工厂,对无法自给的布料采用票证制,但网走町实际上是搞不到票证的。况且由于金属物的强制上交命令,町上的商店招牌、桥梁铁栏杆、寺院梵钟等都被拆除、上交。同时由于缺少燃料和资材,公交公司实行企业联合,减少主要线路的运营次数,在网走町的街道上行驶的公交车被迫停止运营。

町上人们的生活随着战争的推进变得很不稳定,高墙内的刑务所里却秩序井然,生活一如既往地继续着。

5点起床,5点30分点名。盥洗、吃过早饭以后,参加狱外劳务的犯人们手捧木制盒饭箱,在看守的监管下出门,赶往狱外劳务所。根据司法省的命令,他们的主食确保米六麦四的比例每天六合,脸色也很好。只是作业服很多都有补丁,显现出缺乏布料的窘境,看守的制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