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页)

监舍里没有取暖设备,寒气逼人。

“很冷吧。”看守长浦田招呼道。

“与青森的刑务所相比好受些,这点冷能挺住。”佐久间回答道。

佐久间过得很平静。浦田甚至怀疑,他被囚禁在小菅刑务所坚固的单人牢房里,难道失去了逃跑的意志?但那种平静的态度也许是为了麻痹看守,浦田督促部下不能放松对佐久间的监控态势。

进入1941年,日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美国加强对日本的经济压制,采取了禁止向日本输出废钢铁的措施。对此,日本政府派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负责修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但无功而返,两国的对峙变得不可调和。

5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指责德国的军事行动,暗示将输送军事物资支援英国。这期间,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为了缓和对苏关系而访问苏联,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紧接着,6月下旬,日本的同盟国德国向苏联宣战,开始入侵苏联境内,国际关系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

美国、英国于7月25日宣布冻结日本在外资产,同时,日军于三天后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接着美国禁止向日本输出发动机燃料、航空机润滑油作为报复措施。日、美两国之间的外交虽然还在继续进行交涉,但两国关系日趋恶化,已经失去了修复的希望。

7月16日,第二次近卫文麿内阁总辞职,近卫立即组织第三次内阁,任命检事总长岩村通世为司法大臣。岩村于7月31日将前桥地方法院检事正(12)正木亮提携为统领全国刑务所的行刑局局长。日美交涉举步维艰,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内阁决定要有“不惜与美英荷一战的决心”。同时,美国国务卿赫尔送来备忘录,内容包括日军必须从中国、法属印度支那全面撤军,这等同于最后通牒。

政府考虑到形势严峻,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付诸实施。

在如此紧张的情势中,司法省最重视的是如何处置关押在各刑务所里的犯人。虽然地方上的刑务所用不着操心,但东京的刑务所在情况紧急时必须审时度势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计到战事一开后美国空军的飞机会来空袭,想到那时首都东京也许会遭到轰炸,假如刑务所因美军的空袭遭到破坏,就一定会发生犯人暴动、集体逃跑的现象。关东大地震时丰多摩刑务所就发生过骚乱,是看守拔剑镇压了狂暴的犯人。另外,巢鸭刑务所也是两千几百名犯人突然发出吼声捣毁墙壁、屋顶等处于集体越狱的状态,看守们拔剑、开枪,最终靠着出动军队才终于将它平息。当时刑务所附近的城镇陷入恐慌,甚至出现了逃难风波。如果遭到空袭,恐怕会引起同样的骚乱,扰乱治安。尤其是只关押重刑犯的小菅刑务所,被视为最危险的地方。

司法省以大臣为主进行了商议,最后决定把关押在小菅刑务所里不服管教的重刑犯分散转到地方上,指定宫城、秋田、网走三家刑务所为接收方。

行刑局局长正木立即将小菅刑务所所长伊江朝睦请到司法省,再用电报把宫城、秋田、网走各刑务所的所长召集到司法省传达这个决定。关于移监日期、方法,正木指示各刑务所与小菅刑务所进行协商。这期间,10月16日第三次近卫文麿内阁总辞职,两天后东条英机内阁成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所以要加快移送重刑犯。关于向各刑务所移送的囚犯人数的分配,要考虑接收方刑务所的设施。宫城刑务所是陈旧的木造建筑,相比之下,秋田、网走两家刑务所以砖房建筑、配备齐全而闻名。根据行刑局局长正木的指令,秋田、网走两家刑务所关押“有不守法嫌疑”的重刑犯是最理想的,何况长途押解也有出事的危险,因此,有可能越狱、抗命的重刑犯被集中转到秋田刑务所。

转到秋田刑务所的犯人有两百人。关于操作方法,由秋田刑务所和小菅刑务所进行商量。小菅刑务所方面提出包租数节车厢将两百名犯人一次性转移的方案,但秋田刑务所不同意这个方案。秋田刑务所所长中田主税在关东大地震时就在小菅刑务所工作,刑务所遭到破坏后承担过分别将三百名犯人转到千叶刑务所、两百名犯人转到宫城刑务所的任务。但是途中笼罩着不稳定的气氛,在得到军队的支援后才勉强把犯人押解到两家刑务所。正因为当时有过心惊肉跳的经历,所以不能赞同小菅刑务所的方案。中田主张分批转移,小菅刑务所方面也同意这个方案,决定将两百名犯人分十次转移。

移监日期设定三天的间隔,并希望在白天进行,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列车,所以决定利用晚上8点30分上野发车去秋田的快车。

进入10月下旬,第一批移监的犯人出发了。二十名重刑犯戴着手铐、绑着腰绳分别乘坐带车篷的押送卡车,由二十名看守看押着到达上野站。包租一节车厢,犯人和看守一起上车。通往其他车厢的门全部关闭,佩带手枪的看守站在车厢门前担任警戒。列车于翌晨9点10分到达秋田站。犯人们乘坐秋田刑务所的押送卡车进入刑务所被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