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3/5页)

[36]石(stone),英制重量单位,相当于14磅。

[37]沃尔特·雷利(Walter Raleigh,1552—1618),英国著名诗人、政治家、航海家。

[38]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英国发明家,蒸汽机车的发明者。

[39]弗罗林(forin),旧时的英国银币,价值约等于2先令或1/10英镑。

[40]勒克莱克曾(在其湮没无闻的作品《延展与分析》里)指出,在德塞尔比的逻辑论证中,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其实验多半都极为嘈杂。但不巧的是,他所有的锤击几乎都是闭门完成的,所以至今尚未有评论家敢于猜测锤击的物体究竟是什么,目的为何。据说,即便在制作著名的水箱的过程中——这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也最脆弱的手制器具,德塞尔比竟然砸坏了三把大的碎煤锤。此外,他还因损坏地搁栅和天花板等恶劣行径,遭到房东(臭名昭著的波特)的起诉。由此可见,德塞尔比是十分重视“锤击工作”的(《金色时光》第5编第48—49页)。在《图鉴入门》一书中,他非常隐晦地记录了其对锤击本质的探讨,并大胆将振动产生的巨响归因于“气球”的爆裂。很显然,他想象空气是由无数微小的气球构成的,但这一观点后来并未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在探讨夜与黑暗本质的专论中,他也提到过所谓的“空气皮肤”(亦称“气球”或“气囊”)。其结论是:“锤击绝非我们看到的表象。”这一看法,虽然未必遭到公开的反驳,但似乎也是毫无必要的,同时也不会对人有任何启发。哈奇乔曾表示,巨大的锤击声也许正是德塞尔比采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掩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声响,从而隐瞒实验的实际状况。巴西特附和了这一看法,但保留了两点不同的意见。

[41]德塞尔比手稿的问题曾引发不小的风波。读者往下看,就会发现这真是世间不可多得的遗稿。所谓的“抄本”(巴西特在其巨作《德塞尔比著作纲要》中率先使用了该词),其实是约两千张手稿的合辑,所有文字一律写在大页纸上,字迹紧密,正反面抄写。该手稿的显著特点是,通篇无一字能够辨认。各路评家试图解读其中较易辨认的若干段落,结果,在文义理解上意见完全一致,但对文中的废话却有大相径庭的阐释。比如有一段,巴西特认为“对老年问题有很深入的探讨”,而亨德森(巴西特传记的作者)则说“对某农庄的羊羔分娩手术有不错的描述”。必须承认,其实,这样的分歧对两位作家的声誉并无益处。另一方面,哈奇乔再次提出了他的“伪造说”。他认为只要是聪明人,就不该被“如此拙劣的骗术”迷惑。这一表态很可能更多凸显了他的精明眼光,而非学术的敏锐。后来,巴西特要求他证实其妄断时,哈奇乔偶然提到,说“抄本”中有十一页都标有“88”的字样。于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听到消息以后,巴西特显然很吃惊,但经独立查证,他发现“抄本”中根本不存在标有该数字的书页。而双方在此后的交战中,更是揭露了一项令人震惊的事实:两位评论家均声称个人藏有此书的“海内孤本”。然而,就在这场争议尚未澄清之际,德国汉堡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北德意志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抄本”的详注本。作者克劳斯,身份不明,自称其注本依据的是正版“抄本”,并对原文进行了全面解码与直译。假如克劳斯所言不虚,那么,这自诩的“抄本”也只是一部有关爱情、人生、数学等话题的格言集,思想浅陋、文字粗劣、语法颠倒,远不如德塞尔比的渊博与蕴藉。巴西特与众多评论家则认为,这本怪书不过是迪加尔班捷的病态发泄,所以都假装闻所未闻。但是,据说早在该书出版前数月,巴西特就已通过非正规渠道弄到了样本。只有哈奇乔没有忽视这部作品。他在报上撰文,笑说克劳斯的“过失”是因为外国人不谙英文,混淆了“code”(密)和“codex”(抄),并声称将要发表专文,印成“小册子”,来驳斥这个德国人的著作,揭穿所有类似的“谬论与骗局”。然而,小册子并未出现。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克劳斯在汉堡耍的阴谋;再则,他在欧陆电报网的讲习会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总之,可怜的哈奇乔再次遭到逮捕,罪名是盗窃出版社的办公设备。该案的审判曾一度宣告暂停,后来又因若干不具名的外国证人未能出庭而撤销。不过,尽管这项耸动的指控显然毫无根据,但哈奇乔还是未能获得官方的任何赔偿。必须承认,“抄本”目前的定位很难让人满意,而且再多的时间和研究也不可能让真相大白。因为首先没人能辨认这些文字;其次,现在至少有四种同样无用的文本都自称是唯一的原稿。这里再说一件趣事。事情源于勒克莱克的一次无心之过。在巴西特权威版“著作纲要”出版前数月,他已听闻“抄本”的存在,于是便假装读过原稿,并在《苏黎世日报》撰文,对该书大加评论。其评语多空泛之词,譬如“观点深刻”“举证新颖而可信”“见解独到”,不一而足。但事后,他却对这篇文章大肆批判,并私信哈奇乔,请求对方佐证此系他人伪作。哈奇乔的回信现已佚失,但据推测,他因为不想再度涉嫌“抄本”风波,所以婉拒了勒克莱克的请求。在这里也许不必提及迪加尔班捷对该问题的贡献。实际上,他在《未来报》著文,得意地宣称已经破解“抄本”之谜。他认为,这是一本涵盖淫秽密语、艳遇传奇和性幻想的大全,“内容低俗不堪,为正人君子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