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可想而知的结局

中国的长城是一条长长的防御墙,约1400英里,由秦始皇修建,从辽东一直延伸到甘肃,连接两关(1)。从那儿往西,作为用于战争的防御体已渐渐消失。长城双层壁垒,蜿蜒不断,是高50英尺、宽20英尺的堡垒防御墙,城墙脚用花岗岩砌成,上端用砖石砌成,它醒目地沿着中国北部的山顶外形延伸,一排排城墙阵势宏伟。

没有军队,也没有大炮保卫这座漫长的防御工事,俄国人、鞑靼人或吉尔吉斯人均可随意穿越这座障碍物。此外,这城墙也无法保护大清帝国不受来自蒙古的沙尘暴的袭击,有时北风甚至可以把沙尘刮到北京来。

在一垛草堆里度过了难熬的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金福和小宋被人从堡垒废墟的黑暗的门下面带走,由12个人看守着,这些人无疑都是老孙的手下。引他们到这里的向导已不知去向,金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很明显,他不是偶然碰到老孙的人,而是被人暗算带到这里的。那个卑鄙的向导明显是在专门等候“百岁爷”,这个无赖对冒险越过长城的种种迟疑,只不过是为了避免怀疑而玩弄的一个诡计,他自己就是漏网“长毛”的一员,显然是奉命行事的。现在,金福在讯问了一名护卫后便明白了一切,不再有任何疑问。

“你们肯定是带我去老孙的军营吧?”金福问护卫队领头。

“1小时后我们就到了。”那人回答。

不过,王哲人的学生一直在寻找什么呢?不正是王先生的委托人吗!他不是一出发就想到这个地方来吗?他到这里来,不论是出于他的意愿,还是违背他的意愿,他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表现得很冷静,把外在的惊恐表情全留给了小宋。而小宋由于恐惧,上下牙齿直打架,肩上的脑袋直发颤。

当然,金福表现得非常坚强,镇静地接受这一事实,跟着他们走。他终于能与老孙交涉,将那封信赎回了。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切都会顺利的。

翻过长城,队伍不方便再走蒙古草原上的大路了,而是迅速向右边的一条陡峭的小路走去,穿过山区。看守们非常小心地围着他们的犯人,以致任何逃跑的企图——即使金福曾有过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可能的。

他们在这样陡峭的山路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行进。大约1个半小时后,他们绕过一座山包,看见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这是一座样子古怪的寺庙建筑,适合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住。在这座中俄边境上的荒凉的庙宇里,很难有什么香客前来朝圣。这儿太危险了,不过倒是很适合拦路打劫者安营扎寨。如果老孙在这里的话,那是最明智的选择。这偏僻的山区值得他在此发展。

金福被12个看守带走了

护卫队的领头回答金福刚提出的问题:“老孙就住在这儿。”

“我要马上见他。”金福说。

“是的,马上。”那人回答。

收缴武器后,金福和小宋被带进了一间大房子里,这里也是寺庙的中厅。这里站着近20名面目狰狞的人,身着绿林好汉极其别致的服装,并全副武装,一片肃静。入口的两边各站一排士兵,金福大胆地穿过去,小宋则被人推搡着肩膀走进去。

房间的尽头是凿在硬墙上的楼梯,爬上楼梯后是弯弯曲曲、错综复杂的小路,通往深山的一个地下堂穴。不熟悉地形的人肯定会迷路。

护卫队举着火把照明,领着犯人朝下走了30步,然后沿着一条狭窄的通道走了约100码,进了一个大厅。大厅里尽管点着无数支火把,但依然很暗。厅中支撑着低矮拱顶的大柱子上,刻有中国神话里的各种怪兽的头颅。

犯人带进来时,大厅里传出一阵低语,这里绝非人迹罕至。大厅深处挤满了人,仿佛所有漏网“长毛”的人马都被召集回来了,准备举行一个特别盛大的庆典。

在地窖的尽头,一个宽大的石头平台上,站着一个身材壮实的大汉,他就像一个秘密法庭的法官一样,身边站着三四个随从,像是他的陪审助理。他做手势传犯人上堂。

“那就是老孙。”领头的人指着平台上的大汉说。

金福迈着坚定的步子走上前去,带着一种想了结此事的口气说:“老孙,我是金福。王哲人是我的老师,我给过他一封信,那是份合同。我听说王先生已把那封信转交给你了,我来是想告诉你,那份合同现已无效了。我想从你手中收回那份合同。”

这位土匪一动不动,除非他是黄铜所铸,否则不会如此的僵硬。

“开个价吧。”金福接着说,然后等候答复。

他好像在等待一个永远也不会作出的答复。

金福又说话了:“我随时可以给你开出支票,银行由你选择,我担保会把钱付给你派来的任何信使。说吧,要多少钱才能交出那份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