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王子的故事(第6/8页)

直到他搬进与世隔绝的小屋里,无间断地阅读了六个年头,最终体悟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能否做自己,这时,王子才断然决定小心处理有关女人的事情。确实,缺少了女人,他感到不完整。然而,也不能否认,每一个他亲密交往的女人都会搅乱他的思绪,在他的梦里流连不去,但此时的他却渴望一切都纯粹属于自己本身。有一阵子他曾经想过,也许可以通过与数不清的女人亲密交往,使自己对爱情的毒药产生免疫。但是,由于他怀着实用的期待来执行,希望从此爱情就如家常便饭,反而使得整日的激情让他心生腻烦,因此,对于这些女人他都不太在意。后来,他慢慢地主要只与莱拉小姐一人见面,心想自己绝不可能会爱上她,因为根据他对书记口述的说法,她是所有女人之中“最平庸、乏味、清白、无害的”。“奥斯曼·亚拉列丁王子阁下深信自己不会爱上她,于是便一无所惧地敞开了内心。”一天晚上书记这么写道,现在他们也开始晚上工作了。“由于她是惟一一个能让我敞开内心的女人,因此我立刻爱上了她。”王子补充道,“那是我这辈子最恐怖的一段时期。”

书记写下那段日子里,王子和莱拉小姐在小屋会面及争吵的情形。莱拉小姐会带着仆人,乘坐马车从她帕夏父亲的宅邸出发,驶上半天的路,抵达小屋。接着两人会坐下来共进晚餐,满桌的餐点就像他们在法国小说里读到的那样,他们边吃边谈论诗词与音乐,就好像小说里那些优雅细致的角色一样。晚餐过后,当她该回家的时候,他们会陷入争吵,就连在虚掩的门后偷听的厨子、仆人、马车夫也摇头叹息。“我们的争执并没有任何具体原因,”王子有一次解释说,“我只是单单对她发脾气,毕竟就是因为她,所以我才做不了自己,我的思想不再纯粹,我再也听不见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事情就这样拖下去,直到她意外过世,而我永远不知道她的死是不是我的错。”

王子口述道,在莱拉小姐死后,他感到很悲伤,但却也解脱了。这一回,总是恭敬、专注、不发一语的书记,一反六年来替王子工作的惯例,好几次主动触及这个主题,企图深入探究这一场生死爱恋,但王子从不予理会,只是依照自己的步调和心情来决定是否要旧事重提。

在他死前半年的某一天夜里,王子解释,倘若就连在小屋里经历了十五年的奋战后,他都依然无法成功变成他自己,那么,伊斯坦布尔也将变成一个“做不了自己”的可悲城市,大街小巷将失去自我特色,城市里的广场、公园和人行道将只能模仿其他城市的广场、公园和人行道,而路上的不幸人群将永远无法达成做自己的目标。从他的言谈中得知,他对伊斯坦布尔的每一条街道是多么了如指掌,虽然他从来不曾踏出过小屋花园外一步,但却在想像中鲜明地刻印下每一盏街灯和每一家商店。他抛掉平常的愤怒声音,改以嘶哑的嗓音说道,从前当莱拉小姐每天会搭乘马车来小屋的那段日子,他常花费很长的时间,幻想着马车穿梭在城市街道的景象。“在那一段奥斯曼·亚拉列丁王子殿下极力渴望做自己的日子里,他经常用上整整半天光景,幻想着一赤一黑两匹骏马拖着一辆马车,从库鲁谢米一路驶向小屋。等两人一如往常用餐完毕、争吵结束后,王子会花上剩下的半天时间,想像马车沿着同样的大街小巷,蜿蜒穿梭,载着泪汪汪的莱拉小姐返回帕夏父亲的宅邸。”书记以他惯有的细腻笔迹,一丝不苟地写下这些。

王子死前的一百天,他又开始在脑中听见了别人的声音与故事,为了压制这些杂音,怒气冲冲的王子列举出潜藏在自己体内的各种角色,无论他是否知情,他们就如同第二个灵魂般一辈子附着在他的体内。他静静地叙述所有的角色,说自己如同抑郁的苏丹被迫每晚变装一样,必须扮演这些不同的身份。其中他惟独偏爱一个角色,因为那个人爱上一个秀发散发着紫丁香芬芳的女人。由于书记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王子口述的字句,六年来的工作,让他一点一滴地得知、了解而取得了王子过往记忆的最细枝末节,所以书记非常清楚,那位秀发散发着紫丁香芬芳的女人,就是莱拉小姐。理由是,他记得自己有一次写下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忘不了紫丁香芬芳而迷失了自我的情人,他永远无法肯定,那位秀发散发紫丁香气息的女子是意外身亡,还是因他犯的错误而死。

带着超越病痛的狂热,王子把他与书记共事的最后几个月,形容为一段“贯注工作,贯注希望,贯注信仰”的时期。这段快乐的时光里,王子清晰地听见脑海中的一个声音,通过这个声音,他从早到晚口述故事,说得越多,他就越是自己。他们工作到深夜,然后书记会乘坐在外头等候的马车回家,无论前一天忙到多晚,隔天一大早,他就会回到桃花心木书桌前的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