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第3/3页)

门:你还记得你写完这部小说的日子吗?当时是几点钟?你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加: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我每天从上午九点写到下午三点,整整写了一年半的时间。毫无疑问,我知道那天将写完它。这本书大约是在上午十一点钟光景自然完结的,不早不晚,有点儿不合时宜。当时梅塞德斯不在家,我想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别人,可一个人也找不到。我那天手足无措的窘态现在想起来真是历历如在目前。我竟然不知道怎么打发剩下的一大段时间,只好胡思乱想以便挨到下午三点钟。

门:这部小说的某些重要特点一定会被评论家们(当然是指你厌恶的那些评论家)所忽视。你看,哪些特点会被他们忽视?

加:他们忽视了这部作品极其明显的价值,即作者对其笔下所有不幸的人物的深切同情。

门:你认为,谁是这部小说最好的读者?

加:我的一位苏联女友看到一位上了岁数的妇女手抄我这本书,而且很明显是从头抄到尾。我的女友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位妇女回答说:“因为我想知道究竟是谁真的疯了:是作者还是我。我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重新把这本书写一遍。”我想不出比这位妇女更好的读者了。

门:这本书被译成了几种文字?

加:十七种。

门:听说英译本非常出色。

加:是的,很出色。原文译成英文,显得明快有力。

门:别的译本怎么样?

加:我跟意大利文译者和法文译者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这两种译本都很好。不过,我体味不到法译本的优美。

门:该书在法国的销售情况不及在英国和意大利,更不用说取得巨大成功的西班牙语国家了。这是什么原因?

加:这也许要归咎于笛卡尔哲学吧。我觉得,我和拉伯雷的激情较为接近,离笛卡尔的严谨则相去甚远。在法国,笛卡尔曾一度占了上风。尽管我这本书也受到了好评,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法国没有像在其他国家一样受到普遍的欢迎。前不久,罗萨娜·罗桑达才给我把事情讲明白:原来一九六八年法译本在法国出版时,社会局势对我这本书并不十分有利。

门:《百年孤独》的成功是否使你非常惊讶?

加:是的,非常惊讶。

门:但是你对弄清楚这个秘密并不感兴趣?

加:是的,我不想知道。我认为,搞清楚为什么我的一本我估计只有几个朋友会看的书会像热香肠一样到处出售,是危险的。


  1. 墨西哥南部太平洋沿岸港口。​

  2. 见《百年孤独》最后一章。​

  3. 见《百年孤独》第一章。​

  4. 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一般被视为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5. 罗萨娜·罗桑达(1924- ),意大利记者,曾加入意大利共产党,后参与创立报纸《宣言》,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