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晚上11:00~次日凌晨1:30(美国中部时间) 4(第4/5页)

“你们可能和我一样,听说过或者读到过一些乐观的报道,上面说音爆通常发生在离城市和航空港很远的高空,对地面的影响很小。别信这种鬼话!我们——无论是待在家里的你,还是运营航空港的我——都会受到影响。航空公司不得不投资10亿美元,购买以后不断使用的设备,否则就只能面临破产。相信我,到那个时候,我们巴不得回到今晚这种简单的噪声时代。”

“瞧你跟我当事人说的,简直是胡说八道。”艾略特·弗里曼特尔带着讥讽的口吻问道,“你的意思是,要么他们现在就进疯人院,要么就等着你和你的巨型飞机把他们逼疯?”

“不是,”梅尔坚定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按照你的要求,有话直说。我没什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也不会许给你们航空港兑现不了的诺言。我只想说,在我看来,航空港的噪声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减小。不过,我想提醒在座的各位,噪声问题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从火车时代就有了,随后卡车、公交车、汽车陆续加入了这一行列。高速公路经过居民区、航空港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公共事业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至少我们认为是这样,但全都会产生噪声。虽然我们做了各种努力,但噪声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因为卡车、火车、高速公路、飞机等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除非我们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否则这些噪声必然会如影随形,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我的当事人这辈子都别再想获得宁静的生活、不被打扰的睡眠、个人隐私,还有安静的余生了?”

“不,”梅尔说,“我是说,他们最后只能搬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我相信各地的航空港最后都得花几十亿美元买下附近的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很多都会变成对噪声不太敏感的工业区。当然了,对那些不得不搬的住户肯定会有合理的补偿。”

艾略特·弗里曼特尔站了起来,示意那几个居民代表也跟着起身。

“看来今晚,”他对梅尔说,“也就你这最后一句话还有点儿意思。不过,补偿的事也许比你想的要快,补偿款也比你想的要多。”弗里曼特尔简慢地点了下头,“你就等着我们的律师信吧。咱们法庭上见。”

说完他便走了,其他人也跟着出去了。

透过开着的门,梅尔听到接待室里传来其中一个女居民代表的赞叹声:“您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弗里曼特尔先生。我得跟大伙好好宣传宣传。”

“谢谢。非常感谢……”声音越来越小。

梅尔走到门边,准备关上门。

“真抱歉。”他对辛迪说。现在办公室里只剩他们两个了,他不知道两个人之间还能说些什么。

辛迪冷冷地说:“我早料到会这样。你干脆守着航空港过一辈子好了。”

梅尔站在门口,看到其中一个男记者走回了接待室。是《芝加哥论坛报》的汤姆林森。

“贝克斯菲尔德先生,能跟你聊几句吗?”

梅尔疲倦地说:“什么事?”

“我感觉您不怎么喜欢弗里曼特尔先生。”

“你会写到报纸上吗?”

“不会,先生。”

“对,我是不喜欢他。”

“也许这个您会感兴趣,”那位记者说,“这是艾略特·弗里曼特尔在梅德伍德社区居民大会上发的一份律师代理协议。”

梅尔边看边问:“你从哪儿拿的?”

那位记者解释了一下。

“那个大会有多少人出席?”

“我数过了,将近600人。”

“总共签了多少份?”

“这我就不清楚了,贝克斯菲尔德先生。我估计当场签好字交上去的约有150份。还有一些人说会签好了寄过去。”

梅尔郁闷地想:现在总算知道艾略特·弗里曼特尔刚才那番装腔作势到底是为什么了,也明白他想要讨好谁,以及为什么要讨好那些人了。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也算了这笔账?”汤姆林森记者问。

梅尔点点头。“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是啊。哪怕能分我一丁点儿也行啊。”

“估计咱们都入错行了。那个梅德伍德的大会,你也去报道了吗?”

“去了。”

“就没人提出来,这些钱全部加起来至少有15000美元?”

汤姆林森摇摇头。“要么是没人想到这一点,要么他们根本不在乎。而且,弗里曼特尔挺会办事的,或者说,他挺会装模作样的,把大家唬得团团转,口才可不比葛培理牧师差。”

梅尔把那份印好的协议还给记者汤姆林森。“你会把这个写进去吗?”

“写归写,不过搞不好会被编辑部砍掉。他们对法律专业的东西比较谨慎。况且,就算真的深究起来,恐怕也抓不到他什么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