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我知道我们在法租界某处,离港口不远,其他则一无所知。有那么一会儿司机把车开进窄巷,那里实在不宜行车,只听他喇叭摁个不停以驱开行人,我渐渐觉得这实在荒唐,就像有人把马骑进屋子里一样。不过车子终究是停靠了下来,司机为我打开车门,手指着“晨欣旅社”的大门。

有位瘦削的独眼中国人带我进去。今天回想起来的笼统印象,是低垂的天花板、深色潮湿的木头与寻常闻见的阴沟味道。不过那地方看起来倒还算干净;走到一处,我们得绕过三位趴在地上的妇女,她们辛勤地刷着木头地板。到了这栋建筑物的后段,我们来到一条走廊,一长排都是门。这让我联想起马厩,甚至是牢房,其实这些小房间,竟然都是客房。独眼人敲敲其中一扇门,不等回应就把门打开。

房间小而狭长。室内没有窗户,不过隔墙并未连上天花板——最上面留了一英尺左右的空间,装有铁网——作为采光与空气流通之用。尽管如此,小隔墙里还是又闷又暗,就连外头午后高照的艳阳,也只在地上映出铁网诡异的图案。床上躺着的人似乎还在睡觉,不过等我站到床与墙之间,他动了动腿。独眼人咕哝了几句话就走了,并把门关上。

这位前孔探长骨瘦如柴,脸部和颈部的皮肤皱缩还带着斑;他的嘴巴松弛半开;一条光腿细瘦如棍棒,伸在粗糙的毯子之外,可是我看到他上身穿的内衣却白得出奇。他起先没打算坐起来,只是约略表示知道我的造访。然而他不像是抽了鸦片或喝了酒还没醒,于是我表明身份与来意,说着说着,他慢慢懂了,渐渐表现出一些应有的礼貌。

“对不住,先生”——他的英语,听起来还算流利——“我这儿没有茶水可以招待。”他咕哝了几句中文,在毯子底下动了动他的双腿。接着他似乎觉得自己失礼了,又说:“对不起。我身体不舒服。不过我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

“我诚挚希望如此,”我说,“毕竟您曾是上海警界的顶尖警探。”

“真的?您实在太抬举我了,先生。我那时还算称职就是了。”他忽然用力一撑,坐了起来,把一双赤脚小心翼翼放到地上。或许是为了遮羞,或许是因为怕冷,他还是将毯子围在腰腹一带。“可是到头来,”他继续说,“这个城市会打败你。每个人都背叛朋友。你信任别人,最后才知道他原来一直在收帮派的钱。政府也是个帮派。警探在这种地方,如何善尽自己的职责?我这儿说不定还有烟。您要不要抽支烟?”

“多谢,不用了。探长,我这么说吧,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您的英勇事迹就让我十分景仰。”

“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没错,探长。邻家的男孩和我”——我浅浅一笑——“我们常常扮演您。您是……您是我们的英雄。”

“真有此事?”老人含笑摇摇头,“果真如此吗。那么,我就更不好意思了,我什么也没能招待您。您不要茶,也不抽烟?”

“老实说,探长,您可以给我更有用的东西。我今天来找您,是因为我相信您能提供我一条关键线索。一九一五年春天,您承办了一个案子,是福州路上一家名叫‘五城楼’的餐厅里发生的枪击事件。三人丧命,多人受伤。您逮捕了两名涉案人。在警局的记录里,这件事称作‘五城楼枪击事件’。这案子也许事隔多年,这个我也明白,不过孔探长,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此事?”

在我身后,也许在两三间房外,有人咳嗽咳个没完。孔探长陷入沉思,接着说:“‘五城楼’的案子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算风光。即使像现在这样卧病在床,我有时还是会想起这个案子。”

“那么,您也许记得您审问过一位嫌犯,后来您断定他并未涉及枪击案情。根据记录,那个人叫韦强。您问他‘五城楼’的案情,他却供出其他完全不相干的事。”

尽管老探长的身体已如一只松垮的皮囊包着散骨,此刻他的双眼却充满生气。“一点也没错,”他说,“他跟枪击案无关。不过他一害怕就说个不停。他什么都招。我记得,他招认他几年前参加过一个绑架集团。”

“太好了,探长。这正是档案里记载的。您听我说,孔探长,有件事非常重要。这个人给了您一些地址。那是他们绑架集团用来藏肉票的地方。”

孔探长原先盯着天花板下的铁网边嗡嗡萦绕的苍蝇,现在慢慢把目光移降到我站的地方。“确实如此,”他平静地说,“可是班克斯先生,我们已经把那些房子彻查过了。他提到的那些绑架案,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们在那些房子里没查出什么可疑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