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4页)

兰德里斯根本不用看表也知道已经下午五点半过了。这是什么样的午饭啊。她的呼吸间都有陈腐的酒味。这王妃傻大姐似的什么都说,反应迟钝,空有一副皮囊。维护她的人辩解说她这是随和,让大家都觉得轻松;而数量更多的批评者则尖锐地指责她天生缺乏教养,不是可以作为榜样的王室成员。她是嫁入王室的,娘家并不显赫,不是什么贵族,只是有钱。那些小报总是抓住这一点不放,不断含沙射影地提醒大家王妃出身不高。就算这样,她也还是做到了一个王家媳妇应该做的,允许无数的慈善机构借用她的名义;促进很多医院新分部的建设;四处剪彩致辞;给八卦专栏提供谈资;给全国人民诞下一个小公主和两位小王子。如果排在继承顺位的那十几个亲王突然都驾鹤西去,年长些的那个王子就会继承王位。一次晚宴上,有人听到她言语中吹嘘说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好国王,之后《每日邮报》就尖酸刻薄地说她是“悲剧中的悲剧”。

她疑惑地看着兰德里斯。王妃有一双灰绿色的眼睛,眼角和眼窝上都有了细小的皱纹,一皱眉就更明显了。脖子上的皮肤也开始松弛,正是这个年龄的妇女开始变老的迹象,但她还算风韵犹存,容貌和魅力都还保留着多年前的影子。毕竟,当年王子可是不顾身边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与她喜结连理的。

“你来这儿不是要写关于我的丑闻啊,八卦啊,这些胡言乱语的吧?”她直截了当地问。

“蹚你们王家这趟浑水的记者多了去了,我还是置身事外吧。”

她赞同地点点头,帽檐上上下下,她的脸也若隐若现:“职业风险嘛。但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呢?就算是王家,也不能全家都锁在深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吧?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们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参与到普通的生活中来。”

她在很多场合无休止地发牢骚,并重复和强调这个观点,“让我们做个普通的家庭”。然而,她一面宣称自己渴望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一面又努力成为狗仔队的焦点。好几次她把伦敦报业的几位顶尖女记者生拉硬扯来帮她撰写浮华空洞的致辞;有人目击她在伦敦最时尚的几个餐厅进餐;她一直“孜孜不倦”地确保自己在报纸上所占的版面比其他王室成员多,包括自己的丈夫。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对闪光灯和曝光率的渴望丝毫未减,反而与日俱增。做一名现代王室成员大约就是这样,她努力抗争,力求既不失去自我,也能成功融入。这是借了国王登基前发表的言论,但她从未明白过他这话真正的含意。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想为王位的继承人确立地位,最好能写进《宪法》,而到了她这里,就变成寻求自我的满足和刺激,以取代那名存实亡的家庭生活。

全场开始低头祈祷,他们俩也停了下来,闭目低眉。祈祷过后,牧师开始诵起《圣经·以赛亚书》的训诫:“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两人又开始窃窃私语……

“我想跟您谈的就是这个,那些黄色小报。”

她把身子更靠近了一些,他艰难地在狭窄的座椅里挪动着硕大的身躯,但作用不大。

“有个传闻,我怕会对你不利。”

“不是又跑到我的垃圾桶里去数空酒瓶了吧?”

“传闻说你从那些顶尖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拿了价值数千英镑的衣服,结果不知为什么忘了付钱。”

“又是这老掉牙的!都传了好久了。你自己想想,我是这些设计师能找到的最好的活广告了。不然他们为什么还在给我送衣服来呢?这是免费宣传啊,他们应该付我钱才对。”

“在他粗糙简陋的摇篮边,他们呈上的礼物是多么稀罕……”唱诗班无比虔诚。

“这只是一个方面,夫人。传闻说,您拿着这些别人……怎么说呢……捐赠的衣服,卖给您的朋友们换钱。”

有那么一瞬间,她沉默了,脸上显出一丝负疚,但她紧接着就心烦意乱地开了口:“他们知道什么?都是些胡说八道!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是谁,你来告诉我是谁,谁他妈的能有这些衣服?”

“阿曼达·布雷斯维特,您过去的室友塞丽娜·切丝尔赫斯特,奥尔加·威科汉姆-夫莫斯夫人,尊敬的帕梅拉·奥尔平顿夫人。这只是名单上的四个人。最后这位女士拿到了一件限量版奥尔菲尔德晚礼服和一套伊夫·圣罗兰套装,配饰什么的都是全齐的。她给了你一千英镑。报道里是这么说的。”

“她们没证据。”王妃压低声音,神情严厉,“这些女人从来没有……”

“她们根本不需要。买这些衣服就是要穿出来炫耀的。证据就是这些照片,都是这几个月照的,您和其他几位女士。拍照的手段很正当,都是在公共场合。”他顿了顿,“这里还有一张支票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