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雪 第四章

说起来,聪子早就有这种毛病,有时候故意说一些吓人的话。

看上去好像不是故意演戏,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可以让对方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是恶作剧而放心的神色,似乎在对你袒露一件生命攸关的大事,那样一本正经、郑重其事,而且满含悲愁。

清显对这一套本应习以为常,却不由自主地问道:

“你说突然不在了,为什么?”

佯装的漠不关心里孕含着不安的反问正是聪子求之不得的。

“这个原因我不能告诉你。”

于是,聪子在清显心灵的杯子的清水里滴入一滴墨汁。清显实在防不胜防。

清显目光锐利地盯着聪子。她总是这样。这就是清显憎恨聪子的原因。因为她总是突如其来地给清显造成莫名其妙的担心受怕。那一滴墨汁在他的心里逐渐扩散开来,整杯水都将变成深灰色。

聪子忧伤而紧张的眼睛为愉悦的快感而颤抖。

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大家见清显的情绪极其低沉,都很吃惊。这件事又会成为松枝家那些女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清显任性的心灵同时也具有自我增加腐蚀自己的不安情绪的不可思议的倾向。

如果这就是恋情,如此坚韧,如此持久,那才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清显却不是这样,与其说他喜欢美丽的鲜花,不如说他更喜欢带刺的黯淡的花种。聪子深知这一点,也许才播下这颗种子。现在的清显除了给这颗种子浇水,等待它发芽,最终在自己的心田里繁密生长之外,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他一心一意地培植着不安。

他得到“兴趣”,此后一直心甘情愿地成为苦闷的俘虏。他对给予他犹豫不决和不解之谜的聪子十分恼火,也对自己没有执意解开谜底的优柔寡断十分气恼。

和本多在中之岛上休息的时候,清显说过希望得到一件“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他经常这样想,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就在这件光辉灿烂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眼看着就要到手的关键时刻,受到聪子那淡蓝色的和服的干扰,把他推回到犹豫不决的泥潭里。其实,这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也许只是在可望不可及的远处闪烁光芒,而他以为在伸手可触的地方受到聪子的干扰。

更使他气愤的是,解开谜底和消除不安的所有途径都被他自身的骄矜所堵死。例如,他即使想追问对方,也只能采取“你说自己突然不在了,这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话方式。因为这样只能造成自己对聪子关心的程度受到怀疑的结果。

这该怎么办?怎么做才能使别人相信我的不安与聪子无关,完全是自己抽象的情绪的表现。

清显翻来覆去地苦思冥想,但最后变成怪圈,绕不出来。

每当这样的时候,平时讨厌的学校也成为散心解闷的去处。午休时间,他总是和本多在一起,不过本多的话题多少有点无聊。自从那一天本多和大家一起在正房的客厅里聆听月修寺住持尼宣讲佛法以后,他就痴迷上了佛法。当时清显也在场,但是心不在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本多却把当时听到的教义按自己的理解逐一阐述,灌进清显的耳朵里。

佛法在清显的经常耽湎于梦幻的心灵里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却在本多的十分理性的头脑里注入新鲜的力量,这实在很有意思。

月修寺位于奈良近郊,作为尼姑庵,却属于法相宗,这本来就很少见。其偏重理论的佛学教义可能对本多具有吸引力。不过,住持尼为了引导人们进入惟识的大门,把佛理讲得深入浅出,还特地援引不少浅显易懂的例子。

“住持尼说,她是从瀑布口上的死狗想到这次宣讲佛法的。对吧?”本多说:“毫无疑问,这也体现出住持尼对你们一家人的慈悲心怀。那掺杂着贵族语言的古典京都口音犹如微风轻摇的屏风帷幕一样,在不动声色之中隐现着无数淡淡的表情。那一口京都口音使佛法的宣讲更加感人。

“住持尼讲述的是过去唐代一个名叫元晓的人的故事。他为求法,奔走于高山峻岭,夜宿荒冢之间。夜半醒来,口渴难耐,便伸手从旁边的洞穴里捧水喝。他从来没喝过这么清凉甘甜的水。喝完又睡去,早晨醒来,曙光映照在昨夜喝水的地方,原来他喝的是积存在骷髅里的水。元晓顿觉恶心,把喝的水都吐出来。然而,就在这时,他悟到一个真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骷髅无异。

“不过,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元晓在悟道之后,是否能够又喝了骷髅里的水而发自内心地觉得甘甜清凉呢?纯洁也是如此。你不这么认为吗?不论女人多么堕落,纯洁的小伙子从她身上照样可以体会到纯洁的爱情。但是,当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厚颜无耻的女人时,当知道自己纯洁的心灵所描绘的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美好世界时,他还能从这个女人那里体会到同样纯洁的爱情吗?如果可能的话,你不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吗?自己的心灵本质和世界的本质如果能够如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你不觉得非常好吗?难道这不就是掌握了解开世界之谜的钥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