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两个士兵最终爬了出来,那可和爬上战壕不一样。

从死亡边缘回来的阿尔伯特吐得很厉害,连肠子都快吐出来了。看到外面的世界仍然战火纷飞,他慢慢恢复了意识,确定自己活了过来。他并没有意识到普拉代勒中尉指挥的这场突击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军队就这样轻松地获得了胜利。经过顽强的抵抗和勇猛的进攻,敌人最终投降。这不过只是一场流血的突击战,从一开始到最后,38位士兵死亡,27位受伤,还有两个人不见了踪影,(当然,这并不包括德国佬的死伤人数)或者可以说,这是一场漂亮的战争。

战后的战场上,担架员正寻找着战友的尸体。阿尔伯特嘴上哼着小曲,轻轻地安抚着枕在膝盖上的爱德华·佩里顾。所有救援者都认为,他看上去似乎精神错乱了。阿尔伯特全身都有伤口,胸口肋骨断裂,也许整个碎掉了,幸运的是,肺还能呼吸。他脸上痛苦难耐,不过,这是一个好现象,证明他还活着。尽管如此,可以看得出他的气色并不好。即使很想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他还是要花一会儿工夫思考自己现在的状态。

在士兵佩里顾用他那独特的方式给阿尔伯特做心肺复苏术之前,他的心脏已经停跳了好几秒钟。自己究竟是靠着怎样的奇迹、毅力和不可思议的运气活过来的呢?正常情况下,这要靠除颤器电击心脏,随着胸部向上一提,肌肉收缩并轻微晃动,心脏恢复跳动,才能保住性命。

在前线医院里,医生仔细地包扎好伤口,宣布成功做完手术,再把病人送到一间特别宽敞的大厅里养伤。那里挤满了生命垂危的伤员,大伤小伤都有,缺胳膊断腿的随处可见。当然,也有一些恢复得好的士兵,打着石膏,缠着绷带,开心地玩着牌。

多亏了113号战役的胜利,在停战前的最后这几周里,战时前线医院的工作强度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似乎这场战争并没有那么严重,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四年以来,医院所有人每天都手忙脚乱的,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自在。现在,护士们可以专心致志地护理伤员受伤的皮肤,处理流血不止的伤口;医生们不用被迫放弃医治被病痛折磨的士兵;外科医生不用再坚持72个小时不眠不休完成手术,不用再弯着腰,忍着抽筋的不适去锯开伤员的股骨、胫骨和肱骨。

爱德华一来,需要立即做两个临时的简易手术。经过医生检查,他的右腿多处骨折,小腿韧带撕裂,跟腱拉伤,伤势极其严重,以后多半只能一瘸一拐走路了。然而,最重要的手术是要刮掉脸上伤口化脓后的异物(前线医院的设备是可以完成这次手术的)。在接种疫苗后,尽可能地让呼吸道畅通,彻底阻止气性坏疽的蔓延,并切除大面积坏死的部分以防感染。接下来,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委托医疗设施齐全的后方医院对其进行住院观察,如果能在手术中活下来,爱德华才会被送去专科治疗。

上级要求立即转移爱德华,这件事很快在医院里传开了,最终,阿尔伯特得到了守护爱德华的命令。幸运的是,上级很有可能在最南边一栋独楼里安排一间独立的房间给爱德华,这样,就不会听到垂死伤员没日没夜的呻吟声。

阿尔伯特在帮助爱德华站起来走路时,总是手忙脚乱,最后把自己累得不行,在这方面,他经验还不足。这个年轻人心里显然有好多话想要表达,但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他从来不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就连一个小小的意外也应付不了。爱德华忍受着伤口带来的疼痛,一直呻吟着,身体颤抖得特别厉害,必须要绑在床上才能稳住他。阿尔伯特清楚地知道,这里远离其他楼房,并不是为了让伤员舒适安逸地养病,而是为了避免引起其他人时时刻刻的抱怨。看来四年的战争还是不够长,他依然天真着呢。

整整几个小时,阿尔伯特一直停不下来,想要稳住战友。而战友却叫喊着,号啕大哭起来。疯狂的哭喊连续不断。如此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快要将这个年轻人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等待转移的同时,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同意给爱德华注射吗啡以缓解疼痛,不过,只能把吗啡的剂量控制到最小,然后逐渐减少。爱德华长时间被疼痛折磨着,及时治疗显得尤其迫切,转移到专科护理也十分重要。

在吗啡的作用下,爱德华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他最初的感觉是混乱的,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注意力很难集中,分不清楚声音。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上半身的疼痛,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阵痛。渐渐地,吗啡作用减退,疼痛感增强,不断挑战着他的意志。他的头如同一个共鸣箱,每一次阵痛袭来的时候,大脑里好像被某样东西接连不断地敲打着,声音浑浊沉闷,如同船靠岸时,船身上的救生圈撞到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