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倒三千龄树屋(第10/12页)

“这片树林也很美。”

“这是什么树种?‘放山鸡’?”

古阿霞眼下的树木通直,30公尺高,直径20余公分,疏密有致。伐木后的造林常以成长快速、能迅速回本的杉树为主。中、高海拔造林,常常种日本柳杉,称为“苏鸡(Sugi)”,与“放山鸡”一音之差。山上的人常常叫日本柳杉为“放山鸡”,有砍光野生动物改养放山鸡的诙谐。

“不是‘放山鸡’,是台湾杉。”

“是 Momi 呀!这种树难得见到。”古阿霞很惊喜。

Momi 是日文汉字“樅”的发音,指的是台湾冷杉,树形峭耸,能在台湾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度形成最美的针叶纯林。这片林子海拔较低,显然不是台湾冷杉,古阿霞讲错了。

“不是 Momi。这是台湾杉,叫 Kiyoko。”

“对呀,你一路提到 Kiyoko,我怎么忘了。”古阿霞一路有所思,有所愧歉,没注意莫兹桑老是把这词儿挂在嗓眼。她脸露苦涩,却看到帕吉鲁脸上的笑痕很深,有点恼他。

帕吉鲁的笑,是对古阿霞肯定,毕竟她不是他祖父以客语说的“躜山人”──走踏在山里的伐木工。古阿霞只是博学强记,耳朵较尖,眼睛较利,学得比较快的人,不过真正经验得从山里滚出来。菊港山庄常有木材商往来,言词间都是术语;山庄墙上也贴有各式木材胴剖图与树木的中文名字。古阿霞耳濡目染,能掌握几分,不过还是半吊子,会误认“台湾榉”和“台湾山毛榉”很相近,然后把各类杉木误以为差异很大的树种。对帕吉鲁而言,台湾木业沿用不少的日本文化,像是铁杉称“栂”(Toga),云杉称“唐桧”,扁柏叫喜诺气,是“火之树”的意思,因为饱含树脂。这种文化不能光从表面的汉字理解。

“这片树林是二十年前,我还在植树班工作时,种下的。”莫兹桑说,“那时候,我年轻,从台东跑到这里的山上,刚怀胎,只是不晓得一次来两个捣蛋。我那时候只顾种树,哪管种的是冬瓜还是西瓜,有钱就好。”

“现在很美了。”

“那时,跟我一起在植树班的刘素芳,她说一个有关 Kiyoko 的故事。”莫兹桑说到这时,转头对帕吉鲁说,“你妈妈对树呀,对草呀,是嘎嘎叫的人,很有研究。”

古阿霞肯定这点,素芳姨的房间堆了一堆关于植物、登山冒险的书籍,大部分是中文与日文书,少部分是英文。对自小受日本教育长大的素芳姨,能顺利跨越语言障碍学习中文,古阿霞刚开始以为不可思议,但想想自己凭着对书本渴望与世界好奇,不也这样读通一切。

莫兹桑又说:“Kiyoko 的日本话,跟树没有关系,是指纯净的囝仔。这是素芳跟我说的。”

“纯净的孩子?”古阿霞很好奇。

莫兹桑在讲述那段记忆时,忘了很多关键词,不过古阿霞事后向素芳姨询问过,拼出更完整的传说。这故事跟“早田文藏”有关,一个日本植物学家,他在二十世纪初来到台湾。那正是全世界植物科学进行大量植物的命名的高潮,植物学家将之归类后,循惯例在学名后,添加自己名字。台湾植物的学名后头挂有早田文藏(Hayata)的约有一千六百种,尤其是台湾原生裸子植物最常见。早田文藏忙于归类植物时,厄运吸附而来。他忽略了次女日渐恶化的疾病。某夜,他从总督府的办公室回家,才连忙找三轮车将呼吸微弱的次女送医,可是次女却在震荡的车上离世了,他泪流不停,请车夫在台北街头悠转五小时直到天光,终于给了女儿生前最期待的旅行。早田文藏突然想起了他在地表见过最美丽的树木──台湾杉,树形笔直,树高近100公尺,树龄可达千年。

早田文藏第一次见到台湾杉时,希望孩子们都能这样,要历经灾难,也要屹立不摇。可是,次女却倒在他怀里,难过得说不出话。他在次女的葬礼过后,连拍了几封电报回日本,要求将新发表的植物群归类命名中,把台湾杉的英文学名改成次女的名字 Kiyoko──洁子,意谓纯净的孩子──取代自己的名字。可是论文已印刷完毕,他只能在往后出版的《台湾植物图谱》,以一种错误、荒谬、无人理解的手法将台湾杉的学名换成洁子树,未获植物学界的认可。

“这树名真好,我才中意这片树林。”

“Kiyoko,以纯洁的孩子为名的树,真的吗?听起来很美。”古阿霞眼神逡巡了这片二十余龄的树林,想象它们活上千年的壮观。

“真假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喜欢这故事。”莫兹桑看着由毯子包裹的亡者,说,“怀他的时候,我就种下这片树林。这囝仔二十岁了,却活在四岁的能力,我没有办法时时把他拴在身边,只求他不要害人就好。他做到了,他没有害过人,那些没有机会长大的日子,就由树来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