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4/5页)

想也知晓,这划兵归入喀尔喀部的计划,定然也有他一份‘功劳’的。

从前这五万兵勇对班第又多敬多畏,如今便有多仇恨鄙夷。

顾不上尊卑惧怕,一见班第上台,便有人高声怒骂,“贪生怕死的怂货!你不敢去赤峰城增援,堂堂正正殊死搏杀也便罢了。我们这些人可不怕死,我等宁愿横死战场,也不愿背井离乡,归于他部,当个贪生怕死之徒!”

类似的叫骂如潮水一般,不绝于耳。

班第只负手立身与高台正中,赤黑甲胄披风,被北风灌得鼓胀。满目平静,不为所动。

沉了片刻,在兵勇有动手趋势前,班第飒然一拂随风翻飞的披风,厉眸扫过台下。

虽是如今情形,但他昔日在军中的余威犹在,兵勇被震慑在当场,老实不少。

班第这才开口,满目平静,“在场所有人,都是经我手,拔选亲训。诸位壮志,永不敢忘。”

“一为部族,二为勇。”

“科尔沁居漠南,与漠北紧邻。诸位此去归入喀尔喀部,捣噶尔丹老巢,一为防噶尔丹势大来日袭我科尔沁部,更为卫戍漠北,防北方沙俄异族。”

“诸位镇北,守土护疆。科尔沁在南,方得太平。”

“赤子之勇,非轻易以头颅热血献祭。而是据所得失,舍身成仁。”

这番言语下来,班第面色始终是平静的,直到最后这句,方露了异样。傲立北风中的魁梧男儿,身形微不可察的晃荡一瞬,又立时脊背笔挺,略敛了有些酸涩的眼,阔声,斩钉截铁道,“我此番安排,无愧于天地!”

静默,静默,还是静默。

沸腾的兵勇似瞬间敛尽了利刺,一个个或抬头望向班第怔神,或凝着脚尖沉思。

过了许久,一名为查干的大将,忽然持刀直冲高台之上,傲然而立的班第面门。

事发突然,边上的达尔罕王等惊得眸瞳紧缩。

班第却不为所动,也未做任何自救反应。任由那刀,直冲自己而来,最后,停在与鼻尖不足一指宽的地方。

查干见状,仰头大笑起来,“我比台吉大整整十岁,却已有十年族内比武,未胜过台吉了。万年老二实在当得腻歪,往后去了喀尔喀,这第一巴图鲁的名号,总不该有人与我抢了!”

说罢,查干甩开弯刀,猛地拽过班第托在手中那套喀尔喀部甲胄。

大大咧咧的当众换甲。

科尔沁部的赤黑甲胄被他塞到班第手中,他利落裹上喀尔喀部的甲胄,却在系最后一根衣带时,手抖了。

身形壮实魁梧,令敌威风丧胆的铁血大将,忽地转向对正南科尔沁方向。

单膝跪地,弯腰,垂头,敛目,无比虔诚的吻了脚下翠色。

无声告别,他的故土。

-

这场‘割舍’,以喧闹起,静默为终。

无声告别的兵勇越来越多,班第挪开眼,快步回了帐中。

鄂齐尔余光扫见他的身影,抬脚跟了进去。

见班第耷肩屈坐,握着酒囊面无表情大口往嘴里灌,鄂齐尔沉了一瞬,居高临下望着他道,“后悔了?”

班第未吭声。

鄂齐尔知晓他的秉性,见他不言语,也不在意,自顾说自己的。

“出征前你要走一张行军图,为的便是这番谋划吧。你此举,最大限度顾全了科尔沁。至少短时间内,皇帝不敢再打科尔沁的主意。但你,可有为自己想过?”

鄂齐尔颇有不甘,恨声道,“你今日作为,实为偏门,注定不会为世人全盘接纳。从今往后,抗旨、舍弃族人、贪生畏死——这所有罪责骂名都将落在你身上。你这辈子,算是彻底毁了!”

班第从出征前,便谋划着以三万精兵入喀尔喀,助喀尔喀收回故土,突袭漠北。

明面上看着是班第胆怯,不敢去赤峰城与噶尔丹正面交锋;是科尔沁痴傻,拱手白送三万精兵予喀尔喀部。

实则,班第此举,极有深意。

一则,科尔沁扶持喀尔喀重新镇住漠北,双方结成天然同盟。碍于喀尔喀与沙俄接壤的敏感位置,皇帝难免会对其心生忌惮。

有喀尔喀这一重作保障,皇帝若再想打科尔沁的主意,自得好生掂量了。

二则,抗旨不去赤峰城增援,只为大清分散噶尔丹的兵马。如此一来,大清明知等不来援军,自会拿出全部底牌竭力搏杀。

杀到最后,大清越弱,对科尔沁掣肘越小。而且,科尔沁也能趁机探探皇帝的底。

三,大清皇帝启用洋人,造了不少厉害的大炮火器。而噶尔丹也从沙俄手里得了不少火器。

但科尔沁,常年被封关令困在草原,军中的火器少之又少,都是皇帝‘施恩’赐下,让王公贵族玩新鲜的。若真到了战场,这些玩意根本不顶用。

哪怕科尔沁的精兵再是英勇不凡,也不可能以血肉之躯抵噶尔丹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