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3页)

班第目色发沉,抿唇蹲在容温边上,高壮魁梧的汉子这般,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模样。

他从未安慰过人,绞尽脑汁也只粗声粗气的憋出一句,“别哭了。”

“没哭。”容温没抬头,只应声答道。嗓音虽有些瓮瓮的,但还算清晰,确实不像哭过的。

“那你?”班第斟酌问道。

“我在想噶尔丹哈敦。”容温轻声,坦然道,“我不如她聪明。”

班第哑然。

若是旁人,肯定听不懂容温在说什么。

但是,作为入局陪同皇帝与噶尔丹博弈的他,一清二楚。

皇帝居上位多年,习惯指掌天下人,那容得下噶尔丹连连挑衅。

但是,因大清国力不足,皇帝忍不了也得忍。

这次大清送大公主与科尔沁联姻,面上瞧着,是为联合科尔沁一同讨伐噶尔丹贼子。

实则,不过是皇帝绕了个大圈,势要把蒙古各部,都牢牢实实圈进自己的阵营里。让他们没有任何中途挣扎倒戈,倾向噶尔丹,反讨大清的可能——毕竟,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皇帝先是密信传他,让他以腿伤为由,暂留京城。且还借着他腿伤的缘故,肆意‘弥补’纯禧公主,把纯禧公主圣眷正浓的消息传了出去。

紧接着又用大办万寿节的名义,在非‘年班’的时间,不动声色地让蒙古各部派出了几个地位颇高的人进京祝寿。

最后,皇帝顺理成章,让返旗的蒙古各部王公贵妇,顺路相送‘圣眷正浓的掌上明珠’纯禧公主去往科尔沁。

如此环环相扣,缜密自然,不露痕迹的计划,几乎无人怀疑皇帝的用心。

但作为皇帝的同谋,班第心知肚明。

今日,就算噶尔丹无意派人到通榆城外来截杀和亲公主一行,破坏大清与科尔沁联姻,皇帝也自会想办法让他来。

因为,从始至终——公主联姻,公主受宠,都只是棋子与诱饵。

为的,不过是顺理成章把蒙古各部的王公贵妇骗到公主的随行队伍去。

以噶尔丹部众的凶性,截杀公主时,势必会动其他随行人员。

只有噶尔丹杀了蒙古各部身份举重若轻的王公贵妇,双方彻底结仇,完全杜绝倒戈相向,勾连对付大清的可能,皇帝才能彻底安心。

当然,噶尔丹能到今日的地步,自然不是蠢人,不会轻易被皇帝牵着鼻子走。

他并不知晓皇帝真正的计划——但他清楚,大清若是与科尔沁联合出兵,很可能会妨碍自己入主关内。

到底要不要派人截杀和亲公主,破坏大清与科尔沁联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所以,他故意派出自己身份敏感的哈敦前去给太后祝寿。

授意哈敦行事不必留情,并当众说出那番要皇帝跪地乞降的妄言。

究其目的,为的不过是试探皇帝联合科尔沁后的实力虚实。

若是皇帝对与他交战有底,肯定会毫不顾忌,直接拿下嚣张跋扈的哈敦。

若是皇帝没底,哈敦自然平安无事。

他便能从中推断,到底该不该费心去截杀和亲公主,破坏联姻。

容温说自己不如噶尔丹哈敦聪明——大概是想起了万寿节当日,噶尔丹哈敦被人拖下去时,那股早已料定生死的平静。

同是女子,同是被亲近之人送出去的棋子。

噶尔丹哈敦聪明,事先猜透了自己的结局。

容温没有。

班第听容温的话,便知这会儿功夫,她已把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其实,她也是个聪明姑娘。

只是,防心不够。

或者说,她从未防过。不管是对他,还是对皇帝。明知他们藏事,却从未往这种龌蹉里想过。

所以,现在才落了一身寥落。

班第保持半蹲姿势,睇着至始至终蜷成一小团,没有抬起过头的容温,灰眸中有淡得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懊悔闪过。

他这角度,能看见她一小截下颚,不似以往所见那般皙白如玉,反倒是绯红一片。

像憋气,也像强忍。

这架势,瞧着像是要把自己憋死。

班第垂在边上的双手,不自觉紧握成拳。

他鲜少有这样犹豫不决的时候,以他和容温的实力差距,他完全可以来硬的,把人后脖颈拎起来。

可他担心,届时映入眼帘的会是一张梨花带雨的脸。

就在班第未有决定时,容温忽然抬起头,转向他的方向,认真问道,“你为何要给我那套衣饰?”

皇帝设计这么大一出好戏,乃是为了彻底圈住蒙古各部。如果她这个和亲公主死了,一则皇帝有立场可以与蒙古各部同仇敌忾对付噶尔丹,毕竟都失去了“亲人”。

另则,皇帝也能借由失了‘掌上明珠’的悲痛做掩饰,把自己故意设计的事,摘得更干净。

容温眼睛还蒙着那张白帕,只不过因她方才脸埋膝上,蹭得白帕乱糟糟的散开,把那张本就小巧的脸,遮去大半,也遮住了平日的端庄和婉——看起来很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