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苏意卿有点儿失望。

空妙老僧却又道:“夫人慈悲心肠,今日既相见,便是与老僧有缘。老僧有一物奉予夫人。”

他从袖中取出一挂手串,递了过去。

“此乃迦南沉香,曾在佛前供奉了七七四十九天,老僧日日为它诵经咏念,已有了灵性,夫人不妨随身佩戴,庶可以保驱邪避恶、逢凶化吉。”

老和尚说得玄之又玄,苏意卿心里半信半疑的,但老和尚法相端庄,话语间隐含着一股说不出的空灵之意,苏意卿一时有些怔住了,不由接了下来。

空妙老僧双手合十,虚虚一礼,拂袖径直去了。

苏意卿摸着那挂手串,沉香的木珠,纹理古朴,触感温润,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味道,似佛前的香息,又似莲花盛开时的气味,令人心神安宁。

苏意卿心下喜爱,就顺手戴在了腕间。

——————————

是年夏,大燕皇帝驾崩,太子李明睿继位,是为庆宗。

谢楚河闻讯并不意外,他早已经开始调集兵马,准备继续西伐。

隔月,庆宗皇帝以北境云州十六重镇为筹,求得匈奴莫多单于出兵五十万,会同燕朝仅存的四十万大军,一起向江北进发,孤注一掷,欲与谢楚河决一死战。

谢楚河与众部将商议之后,决定在株州南面五百里地的漠河平原布下阵列,迎战敌军。

谢楚河亲自率前锋六十万军队先行开拔。唐博远与赵长盛两员宿将等待从江东各地征调而来的五十万士兵集结后,即刻跟上。

大风起兮云飞扬,将士出征,自是满怀壮勇豪气。

那一日的阳光分外耀眼。

苏意卿站在城门外,送别谢楚河。

他一身戎装,气度英挺而骁勇,他立在阳光下,是那么明朗高傲,他的身后是马蹄扬起的滚滚尘烟,以及无数飞扬的旌旗。

苏意卿刚想说话,忽然轻轻地“哎”了一声,一手抚上了肚子。

“怎么了?”谢楚河有点紧张。

“你的孩儿很淘气,刚刚用力踢了我一下。”

在那千军万马之前,谢楚河缓缓地俯下身,半跪在苏意卿的面前,把脸贴在她的小腹上。

她腹中的胎儿又动了一下,似乎是它的小脚,有力地蹬着。

谢楚河微笑了起来:“我此去,大约一个多月就能班师,正好可以赶上你生产。我觉得大约是个男娃,他看见父亲要出征了,觉得十分兴奋,是个好孩子,将来我会亲自教他武艺,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

苏意卿抚摸着谢楚河的头发,轻声道:“不,我并不希望他做什么英雄。英雄太过凶险,做母亲的,只希望他一生安康、无灾无难,如此,我便心满意足了。”

谢楚河抬起脸,深深地望着苏意卿:“我会倾我所能,许他一个太平盛世,来日,他不必经历那些凶杀险恶。卿卿,我会给你们这世上最好的一切,你等我,等我归来,我们一家人都会一生安康,无灾无难,你信我。”

“嗯。”苏意卿的眼中微微有湿意,但她却温柔一笑。

——————————

这一天的晚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哗啦哗啦的雨声吵得崔氏睡不安稳,在床上辗转反侧。

刚刚得知谢楚河与燕军又将开战,听得苏意卿说,这莫约是最后的战役了,此战若胜,谢楚河将一路长驱直入,无人可阻。燕朝的气数尽了。

她牵挂着还被羁押在京都的苏意娴,也是希望谢楚河能早日打道京都,将女儿解救出来。只是不知道,苏意娴如今可还安好。

崔氏这么想着,总觉得心绪不宁。

仆妇在外面敲门:“夫人、夫人,您睡下了吗?有客来访。”

崔氏翻身坐了起来,烦躁地道:“怎么回事,这三更半夜的,何处来的恶客,扰人清梦,且让他明日再来。”

仆妇期期艾艾地道:“那女客人说是从京都过来的,还说,夫人今夜若不见她,将来必要遗恨终身,奴婢不敢不报。”

崔氏眼皮跳了一下,唤侍女过来,服侍她起床更衣。

“什么人,口气狂妄,倒是稀奇了,且让我见见。”

少顷,崔氏收拾妥当,去了会客花厅。

来者是一个中年妇人,看过去服饰平常,容貌也平常,崔氏并不认识,当下冷了脸:“你是何人?见我何事?若不说出个所以然,小心我着人将你拿下。”

那妇人目无表情:“苏大夫人,我受故人之托,从京都带了一样礼物送与你。”

她拿着一个长长的匣子,看了崔氏一眼,面上又浮起一个异样的笑容,“这礼物极其贵重,夫人需得小心才是,最好别让其他人看到。”

崔氏心中有一种莫名惶恐的感觉,斥道:“装神弄鬼的做什么,还不快呈上来。”

“夫人还是让不相干的人退下吧,这礼物只能夫人一人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