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谢楚河看着苏意卿真真有几分烦恼的样子,免不了笑道:“岳母真是煞费苦心,难为她老人家了,不若我明天替你求个情,算了吧,孩子笨就笨点,只要有我这个当父亲的在,将来总是不愁的。”

他说得甚是倨傲,偏偏苏意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谢楚河顿了一下,又道,“何况,有人纵然满腹经纶又能如何,若是心术不正、行为不端,将来也免不了被人踩在脚下教训。”

苏意卿掩住嘴,打了个小小的呵欠:“对,你说的都对。”

她最近也爱困了起来。

谢楚河抬手,示意打扇的侍女退下去,柔声道:“乏了就稍微睡会儿,等下我唤你起来用点心。”

“嗯,也好呢。”

苏意卿虽然嫌弃着谢楚河体热,却还是抓着他的手,把脸贴在上面,迷迷糊糊地打起盹儿来。

这一觉莫约睡了半个时辰,也不敢贪多,谢楚河轻轻地把苏意卿摇醒过来。

略微洗漱了一下,厨下将备好的杏汁花胶羹端了上来,苏意卿用过了之后,看谢楚河还在那里,忍不住推他。

“你今天可真闲呢,怎么老呆在我这儿?”

谢楚河带着一种若无其事的笑容:“眼下正有一件事情,有个故人从京都过来了,你要不要和我一同去见见他?”

“故人?朱恒大人又来了吗?”

“难不成你在京都除了朱恒就没有其他认识的人了吗?来,横竖你闲着也是无事,走动走动,跟我去看看就知晓了。”

——————————

快到了晌午的时候,太阳晒得人有些发晕。

秦子瞻的腿脚开始发酸,汗水已经将后背的衣裳都湿透了,他暗暗咬牙,几乎快要支撑不住从容自如的姿态。

好在这个时候,将军府中终于有人出来,将他们带了进去,虽然来人的态度傲慢又粗鲁,但他也计较不上了。

到了正厅,谢楚河端坐其上,神情倨傲而冷漠。两列金刀武士笔直地立在他的身后。

相比之下,秦子瞻竟莫名地觉得有些狼狈,但他毕竟城府颇深,面上丝毫不显,而是带着得体的笑容,拱手致意:“某奉圣人之命,特至江东,谢大将军终赐见。”

谢楚河虽然与朝廷对峙了数年,但他的名头仍是当年朝廷所封的骠骑大将军,秦子瞻身为一品尚书令,自认为官位不在谢楚河之下,如今这般,已经是恭谨客气了。

按宾主礼仪,谢楚河本应看座上茶,但他甚至却连话都不说,只是大马金刀地坐着。大厅里肃穆无声,立在那里的武士身形魁梧威猛,神情凶狠,他们冷冷地打量着秦子瞻,空气仿佛都凝重了起来。

秦子瞻的笑容终于僵硬,也不再客套,肃容道:“听朱恒大人回禀圣人,是大将军特意唤秦某前来,如此,东西两岸和谈一事,大将军究竟做何打算,还请不吝赐教。”

谢楚河终于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那分明是轻蔑的:“朝廷当真想和我握手言和?”

秦子瞻想起如今两军的战局,又想起临行前圣人的连下的三道圣命,极言止战之意,哪怕他心下再恼,也只能正色道:“战火绵延,至令天下苍生涂炭,何其残忍,圣人心怀慈悲,意欲止干戈、执玉帛,秦某此来,正是与大将军商议此事。”

“株州一战,陈致元身死,燕军将士或死或降,六十万兵马已化为乌有,敢问秦大人,若我不愿和谈,朝廷将以何再战?”

燕朝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明面上固然还守着江西大片区域,但各地的都督及节度使等皆已动摇,未尝没有观望之意,连圣人的旨意都不太能调动他们了。仅凭朝廷直属的兵力,估计连两三年都难以支撑。

按朱恒回京都传达的话语,谢楚河分明有和谈之意,圣人对秦子瞻此行抱了殷殷期望,容不得他退却。

秦子瞻只能装出镇定自若的神情:“大将军此言差矣,京都尚有五十万守军,西境卫军四十万已奉圣命回防长沙江岸,朝中更有名宿之将众多,圣人乃天下明主,民心所归,有何不能战?”

谢楚河冷冷地道:“既如此,那便战,秦大人请回吧。”

秦子瞻怔住了,他生平头一次有点说不出话来:“大将军,你……你邀我前来江东,难道、难道不是商议和谈一事?”

谢楚河慢慢地道:“所以,还请秦大人知晓,要战要和,皆在我一念之间,秦大人,如今是你有求于我,需记得,姿态务必卑恭一些。”

秦子瞻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指甲都掐到肉里面去,生生的疼,他感觉到手心有一点黏黏的湿意,那不是汗,是掐出来的血。

他咬着牙,低下了头:“是。”

“秦大人,其实,只要圣人答应我一个小小的条件,我可以应允五年之内不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