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4/5页)

钱东家喝了口茶,若有所思。

这姑娘竟是真的要给北境百姓送种子?他还以为那份契约,只是用来糊弄老百姓的。牙行似乎没接过和种子有关的生意,粮食倒是经常接。

空气安静下去。

苏绾见他面露为难,端起茶杯又喝了口茶,耐心等着。牙行是中介,这会做种子生意的人估计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百姓自留。

她也知道有些为难人,又不忍心看着北境大片的旱地,没有合适栽种的作物。

一路上看到比较多的只有大豆、高粱和麦子。也有种植水稻的水田,就是面积不大。

除了高粱、小麦和水稻都能填饱肚子,可惜产量太低,卖了也不够买粮食养活一家人。

旱地全种上高粱,也仅仅是够吃。没有水利系统灌溉,一切看天,基本上亩产能有一百斤都算丰收,还要缴纳一定的税赋。

大多数百姓都是多种棉花,少种高粱,有水田就种稻子,靠着卖棉花换来的银子买口粮。

碰到灾年,没有粮食也没有银子,日子艰难得很。

先让百姓吃饱,同时安排人想办法提高产量,双管齐下。

等所有人都吃得上饭,就可以计划将农副产品,转成更高端的产品售出。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步一步来没什么困难是不能打倒的。

苏绾又喝了口茶,安慰自己不急。

“我这少有做种子生意的,不过我可以帮你打听哪儿有卖,查妥了我就差人去给姑娘送信。”钱东家苦笑,“这几年百姓恨不得把种子都给吃了,估计有富余卖出来的不多。”

“没事,你帮我打听就行。”苏绾微笑起身,“我还有些事,就不多打扰了。”

“姑娘客气。”钱东家起身送她。

苏绾出了牙行,想了想直接去见乞丐头子。吴东家那还不急,之前进的沉香还有很多,够用上三四个月。

三四个月,纪元朗的坟头也差不多该长草了。

汴京城内的乞丐很多,刚才那几个小乞丐说,总数大概有一千人,各自划分地盘井水不犯河水。

他们这一伙有三十多个,十六岁以下的有二十个,大人十多个。

原本他们也想去报名租田,没有汴京的户籍又没有住的地方,官府的人不租给他们。

二十个半大小子她还是养得起的,正好以后开店做生意都需要人手,请人也要花银子。自己从小教,能让他们从根子上不长歪,用起来也顺手。

走到小乞丐说的宅子附近,苏绾顿住脚步回头,狐疑出声,“秋霜,是不是有人在跟踪我?”

从牙行出来,她就有种被人盯着的感觉。

“有两个小毛贼,不用担心。”秋霜淡定扬眉,“我打得过。”

“去收拾干净。”苏绾嗓音发凉,“别留尾巴。”

秋霜应声退下。

还以为她不会在意这事。

片刻后,秋霜回到苏绾身边,神色自若,“干净了。”

苏绾笑了下,继续往前走。

乞丐们住的宅子被火烧了大半,剩下的一半荒废许久,看着像是随时要倒下来的模样。

苏绾走到最里边,找到看起来还行的厢房,抬手敲门。

房门一下子打开,在屋里烤火的十几个乞丐齐齐看过来。

“谁是话事人?”苏绾大大方方地环顾一圈,视线落到居中的老者身上,“我是兰馨坊的东家。”

老者脸色微变,猛地站起来往门外看。

“我自己来的,有事要跟你谈。”苏绾挑明来意,“老人家若是想谈,不妨借一步说话。”

老者犹豫了下,抬脚往外走,“跟我来。”

苏绾松了口气,带着秋霜跟上他往铺满了白雪的残破小院走去。

进了院中的亭子,老者客气拱手,“姑娘想谈什么?”

“我可以给你们办理户籍,让那二十个小子今后有饭吃,让你们有落脚的地方。”苏绾神色淡淡,“考虑清楚了可以来兰馨坊找我。”

“姑娘当真能办到?”老者神情激动,“不会把那些孩子卖去赌场,或者卖去做小倌?”

“我敢开口自然办得到。那些孩子我会让他们全部念书。至于你们,可以去城外的庄子帮着种地,五年后我会根据你们的表现,把田地分给你们自己种,我只要一点点粮食当租金。”苏绾凝神看他,“如何。”

“多谢姑娘菩萨心肠。”老者扑通跪下,“我替那些孩子谢谢你。”

“老人家你起来,先帮我办件事,成了我马上给你们安排好。”苏绾示意他起来,轻描淡写的语气,“告诉汴京的老百姓,锦衣坊的少东家是因为染了脏病才被打断腿的,他们家的衣裳穿了也会得病。”

纪元朗既然玩阴的,大家就好好过过招。

有流言出来,自己再跟贺清尘弄点起疹子的药,找几个群演去哭诉,锦衣坊等着关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