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4页)

赵珩也不问,等着韩丞相和谢丞相到了门外,这才漠然掀唇,“父皇的情况到底如何,无人敢说吗?”

“回殿下,皇上脉搏绵软无力,气息微弱,恐……时日无多。”其中一位御医慌张跪下,“微臣无能为力,望殿下恕罪。”

“望殿下恕罪。”其他的御医也跪了下去。

赵珩闭了闭眼,拿起手边的花瓶砸到地上,阴恻恻出声,“无能为力?父皇半月前醒来之时,尔等说的是康复有望。”

韩丞相和谢丞相各自低头,心思各异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众御医。

“殿下息怒。”一众御医再次求饶。

韩丞相手指动了动,不露痕迹地看一眼赵珩,复又垂眸。

上回说皇帝醒了,忽然召百官入宫,不料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局。

太师在文德殿服毒自尽,徐贵妃当着百官的面承认自己意图谋逆,后徐家满门抄斩。

徐家外戚女眷原是要流放北境,中途又送往禹州,昭显太子心胸宽厚,让朝臣无可指摘。

自己若是在此时联合朝臣弹劾,撤去太子监国的资格,谢丞相等人必定站出来极力反对。

太子监国期间未曾出错,北境大捷,还与东蜀签署停战建好细则,洛州水患百姓无一人因灾而亡。

就连在处理徐家这事上,他都能压下仇恨放过徐家那些外戚的女眷和幼儿,做到滴水不漏。

今日这局,怕是为了自己而设。

皇帝驾崩,自己手中的圣旨便成了废纸,留着毫无用处。

那圣旨并非遗诏。

自己若是无作为,便只能眼睁睁看他登上帝位,等着日后被清算。

若是作为,林尚书态度暧昧,冒然行事只会让局势于自己更加不利。

韩丞相心思转了几转,想到了一个人——那位初到汴京便名声大盛的神医。

中元节当日,监视太子的人说他曾出宫半日,不知去了何处。他们跟出去没多久便被甩开,去过同安堂未有找到人。

那神医原是靖安县同安堂的大夫,忽然间到汴京开了家同安堂,且一到便治好了柳尚书之女。

这柳尚书之女,此前因故失去太子妃候选的资格,随后却住进东宫,还与太子一道陪着梁淑妃前往福安寺礼佛。

神医治好了柳尚书之女,太子却不曾请他入宫为皇帝诊治,多半,他也希望皇帝永远醒不来。

当初自己命御医给皇帝增加用药剂量,原打算趁着嵩山封禅太师有动作之时,当那黄雀坐享其成。

谁知皇帝忽然取消筹备数月的封禅一行。

之后皇帝被舞姬行刺受惊昏迷,他日日等着抓到太子的错处,却一次次被他避开,还让他明里暗里安插了不少人手。

这储君不可小觑。

自他开始监国便锋芒毕现,还在东宫时嗜杀成性的暴虐和愚笨,全不见了踪影。

此番作为,像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不太像,皇帝立他为储君后人和权都不曾给过半分。太子身边既无谋臣,也无谋略过人的幕僚。他那位袭了镇北王王爵的表兄,不过是个愣头青,毫无谋略可言。

谢丞相还是见他有治国之能,这才带着几个拥趸支持他。

莫非,辅佐太子之人是女子?

北梁自开国以来从未允许女子上学,太子嗜杀宫女侍妾一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样一个不把女子当人的储君,却开设学堂允许女子上学,还说出男子做得之事,多半女子也可做得之言。

他的母后是被徐贵妃逼死的,他的亲弟弟被宫女害死,都与女子有关。

若非是有人令他改观,不可能会有此转变。

且只有女子在他身边,才不会引人注目,亦不会想到喜杀侍妾和宫女之人,身边的谋臣竟是女子。

东宫送出的侍妾和当初送进去的一样多,辅佐太子的人,恐是跟着那些侍妾混进东宫的。

太子担心此女被发现,索性将所有侍妾送走,如此一来,东宫之中是否还有女子,只有他与身边之人知晓。

如此就能说得通了。

趁着皇帝尚未驾崩,他得想法子找出此女,偷偷解决掉。

这幕僚死了,太子定会乱了阵脚,方便自己行事。

眼下,靖安的布置眼下不可继续。

太子能未卜先知他们会利用洛州水患生事,又故意让户部尚书前去靖安赈灾,分明是已看破他的意图。

韩丞相收起眼中的杀意,抬起头看向赵珩,“臣以为,宫中的御医既束手无策,不妨试试请那位神医来。听闻神医医术精湛,说不准会有希望。”

那神医应该是太子的人,他来了也治不好便说明,太子想要皇帝死。

奈何自己没证据,证实他有谋逆之意。

“臣也觉得该请神医入宫。”谢丞相附和。

“方德胜已去请人,稍后便到。”赵珩侧过头,像是才发觉韩丞相和谢丞相到了,勉强收了些火气,“有劳两位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