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无论她做出什么决策,他们都只有同意的份,说不定女帝还会趁机给他们戴上高帽,堵死他们想阳奉阴违的后路。

至于是不是如此,一会便知。

“还是驸马最好。”苏绾轻声夸他一句,松开他的手腕进入里间坐下。

调整好坐姿,她拿了一本奏折翻开,假装自己等了很久的样子,跟着将丝线从屏风这边丢了过去。

线的一头缠在左手大拇指上,用袖子遮住。

赵珩在外边接住丝线,轻轻一跃无声无息跳到房梁上。

苏绾仰头看他,眼神亮了一瞬。要是在现实里,自己也能找个这样听话又武功高强的暗卫,今后出门就不怕遇到山匪了。

她要经商,便不可能只盯着汴京和北梁这一亩三分地。

跟宋临川已经搭上线,不光是香料还有各种东蜀没有的东西,都可以卖过去。

“启禀陛下,韩丞相到了。”孙来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老奴已命人送上热茶。”

“进来吧。”苏绾漠然出声。

韩丞相和孙来福一起绕过屏风进入里间,恭敬行礼,“陛下万福。”

苏绾看到赵珩从房梁上跳下来,一点声音没发出,唇角扬了扬,“免礼,赐座。”

韩丞相背对着屏风坐下,“不知陛下单独召见老臣,是为了何事?”

苏绾没回他,而是摆手示意孙来福快去文德殿。

孙来福点点头,抱着拂尘退出去。

“让韩爱卿多跑了些路,辛苦了。”苏绾脸上浮起笑容,还是没回答他的问题,“爱卿为了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深夜入宫,朕身为君王却不如爱卿,着实汗颜。”

这个时代的科技没有那么发达,搞小动作也不怕被录音。

“陛下过谦了,为陛下分忧是老臣的职责所在。”韩丞相面露狐疑,“陛下单独召见老臣可是有要事?”

“听说太师病倒了,爱卿可有去探望过。”苏绾故作为难,“朕早前见他还好好的。”

“老臣不知。”韩丞相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

苏绾仿佛没看到,扯开话题很随意的跟他话家常,就是不提靖安旱灾一事。

扯到后来,韩丞相明显动怒但又隐忍着不敢发作,不冷不热地问一句回一句。

赵珩在外间听得不住扬起唇角。

女帝所为,确实如自己分析的一般。

听他们闲扯了大概两刻钟,赵珩看到孙来福带着林尚书上了台阶,悄悄拉动手中的丝线。

苏绾松开丝线从容起身,故意很大声的说,“韩爱卿的提议朕也觉得十分合理,多谢爱卿提点。”

韩丞相的脸当场就绿了,“老臣……”

“朕登基时日过短未能想到长远,爱卿不必多言,林尚书此人确实过于狂妄。于朕而言,你们这些老臣都是朕的老师,关于如何治国日后还望爱卿多多谏言,朕今日受教了。”苏绾打断他,径自往外走。

韩丞相黑着张脸跟在苏绾身后出去,看到坐在外边的赵珩,还有站在门口的林尚书,脸色更黑了。

林尚书的脸色也非常难看,一副要把韩丞相千刀万剐的模样。

赵珩垂眸掩去眼底的笑意,心中对女帝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这一出离间计怕只是开头,回了文德殿才是重头戏。

一行人离开御书房前往文德殿,韩丞相离林尚书远远的,脸色几乎要跟夜色融为一体。

林尚书的反应也差不多,两人一前一后隔开好远的距离。

苏绾只当没看到。

进入文德殿,百官行礼。

“平身。”苏绾淡然摆手,带着赵珩坐上龙椅,居高临下地看着一众朝臣,“深夜入宫有何事要奏?”

“臣有奏。”其中一个朝臣站出来,情绪激动,“吏部尚书被人毒害,听闻陛下还将毒害尚书之人带回宫,此举是否不妥。”

“孙来福,吩咐宫人准备轿辇去将崔尚书接过来。”苏绾抬眼看着那位朝臣,嗓音冷冽,“还有事吗?”

孙来福跟身边的小太监说了声,马上站好。

“臣……”朝臣卡壳了下,默默退回去,“无事。”

“其他人呢。”苏绾神色严肃。

“臣有奏。”又一位朝臣出列,“靖安县连续干旱两年,如今百姓无水可喝无粮可吃,还请陛下即刻下旨拨发赈灾粮。”

苏绾看了一眼韩丞相又看看林尚书,平静出声,“孙来福,取地图来。”

“老奴遵旨。”孙来福抱着拂尘往文德殿一侧走去,叫了两个小太监帮忙,将靖安县和北梁的地图都拿过来。

赵珩偏头看向身边的女帝,隐约觉得过了今夜,林尚书不会再有与韩丞相合作的念头。

女帝给他们设的局,不是离间还有别的。

地图很快送上来,殿内的朝臣都看着苏绾。

苏绾神色自若,起身走走下龙椅前的台阶,前去看地图。